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如何形成的?

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如何形成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的標誌

(1)開始——鴉片戰爭中《南京條約》的簽訂。

(2)深化——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大大加深了——馬關條約的簽訂。

(4)徹底淪為半殖民地——辛醜條約的簽訂。

(1)鴉片戰爭後,英國等西方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等第壹批不平等條約,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中國開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愛輝條約》等第二批不平等條約。中國因此失去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半殖民地化程度進壹步加深。

(3)19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中國經濟結構發生變化,封建經濟逐漸解體,中國經濟逐漸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這樣,中國經濟表現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特征。

(4)19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邊疆出現危機,中法戰爭+0883-1885逐漸加深了民族危機。

(5)甲午戰爭期間,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從商品輸出發展到資本輸出。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走向統壹,利益趨於壹致。

(6)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辛醜條約》,中國社會徹底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壹個朝代。它經歷了“康乾”盛世,已經由盛轉衰,危機四伏。在清朝每況愈下的同時,英國資本主義在殖民掠奪的血洗中迅速發展。它把侵略掠奪的魔爪伸向世界各地,而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早已成為英國資本主義覬覦的對象。

1840年6月,英國以虎門銷毀鴉片為借口,發動了壹場侵華戰爭——鴉片戰爭。從此,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此後,各種資本主義列強紛紛加入侵略掠奪中國的行列,發動侵華戰爭。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對中國的侵略,中國終於成為壹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等壹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79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與中國進行鴉片貿易,輸入中國的鴉片與日俱增。鴉片大量流入中國,逐漸成為腐蝕人的性格、腐蝕人的思想、扼殺人的生命的毒品,成為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1796年,清政府下令停止鴉片稅,禁止鴉片進口。後來,鴉片的進口、販運、種植和吸食被多次禁止。從此,鴉片貿易完全成為壹種非法活動,鴉片從公開貿易變成了大規模走私。英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從鴉片貿易中獲得了大量的中國白銀。盡管清政府壹再禁止鴉片,但煙毒的傳播與日俱增。到1830 ~ 1831時,走私到中國的鴉片已增加到21849箱、1836 ~ 1837箱、68307箱。

首先,它嚴重損害了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據1835估算,中國鴉片吸食者超過200萬人。其次,大量白銀流出中國,使得白銀貴錢賤,直接威脅到勞動人民的生活,也使清政府財政收入枯竭,各行各業蕭條,市場蕭條;再次,鴉片貿易使清朝統治更加衰敗,軍隊日益腐敗,嚴重影響了清政府的軍事實力。這些都嚴重危害到清朝的統治,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存。

1838 12、清朝道光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掌管廣東水師,赴廣東禁絕鴉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帶領地方官員在虎門灘將從英美鴉片商手中繳獲的兩萬多箱鴉片全部銷毀,沖入大海。虎門銷毀鴉片的壯舉,有力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誌,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振奮了民族精神。

虎門銷毀鴉片的消息傳到倫敦後,英國政府決定以“保護貿易”的名義,用武力打開中國的大門。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喬治·埃利奧特率領4000名英軍開赴中國廣東外海,封鎖珠江口,挑起侵華鴉片戰爭。這場戰爭經歷了三個階段:第壹階段,從1840年6月戰爭爆發到1841年“川比曹越”的結束。戰爭初期,由於兩廣總督林則徐、閩浙總督鄧廷楨對沿海戒備森嚴,英軍在兩廣沿海屢戰屢敗。英軍北侵後,於7月5日攻占浙江定海。8月,英軍北上,直逼天津海口。後來,由於妥協派張穆阿、齊山的興起,林則徐、鄧廷珍被道光撤職查辦。齊山到廣東負責中英談判,擅自與義法簽訂《穿鼻協定草案》,暗中許諾割讓香港,開放廣州,賠償香煙600萬元。65438年10月26日,英軍強行占領香港,作為其繼續侵華的重要基地。

第二階段,從1841到1,同年5月結束。1年6月下旬,道光覺得割讓土地的賠償有損清王朝的尊嚴,遂上書向英國宣戰,任命宗室義山為“平叛”將軍,率壹萬余人到廣東抗擊,並“罷黜並囚禁”了齊山。二月,英軍攻打虎門,關天培領兵孤軍奮戰,壯烈犧牲,炮臺失守。5月,英軍入侵廣州。因為壹山沒有認真的安排,所以激戰了好幾天。清軍退守城內,尋求投降。義山與英軍締結《廣州和約》,約定清政府在7日內支付廣州“城市贖回費”600萬元,賠償英國商業博物館損失30萬元。清軍退到廣州城外60裏,交了贖金後,英軍撤出虎門。

第三階段,從8月1841日至8月1842日,《南京條約》簽訂。英國政府並不滿足於已獲得的利益,任命普定察代替易法,進壹步擴大對華戰爭。10 6月1日,英軍再次攻占浙江定海。定海的總兵葛、鄭、王希鵬領兵奮勇抵抗,壯烈犧牲,五千將士全部壯烈犧牲。接著,英軍攻占鎮江和寧波。1842年6月,英軍進攻長江和吳淞堡。年近七旬的老兵、江南提督陳化成,英勇對敵,壯烈犧牲。最後,在英國炮火的威脅下,清政府被迫與英國全權代表蒲丁茶簽訂了《南京條約》。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代表、老鄉會和Ileb、英方代表蒲丁茶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壹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賠償英國2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中國海關進出口貨物的協定關稅和稅率無權自行確定,必須與英國商定。1843年,中英先後簽訂了《五港通商憲章》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通過這兩個條約,英國獲得了領事裁判權。如果中國人和英國人之間有爭議,應由英國根據法規和法律做出決定,不受中國法律的約束。關稅值為100-50%,規定英國貨物進出中國海關的大部分稅率為“100-50%”,而內陸通行稅“仍被接受,不能提高”,從而將中國的關稅稅率固定在最低水平;壹邊倒的最惠國待遇,中國“如果將來有新的恩施等國,也應該讓英國人分享,以示寬容”,成為日後各國竊取侵略特權的重要手段;英國軍艦可以駐紮在五個通商口岸,這意味著外國軍艦以武力威脅通商口岸,損害中國的領土權利。

《南京條約》簽訂後,美、法等侵略者接踵而至,乘機索取特權。1844年7月和10年10月,他們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美《王霞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兩個不平等條約。他們不僅獲得了《南京條約》規定的壹切特權,還擴大了美國領事裁判權的範圍,不僅規定美國人有權在五個通商口岸租地建房、開辦醫院、建立教堂,進行思想文化侵略;另壹方面,法國獲得了在貿易港口自由傳教的特權。此後,葡萄牙、比利時、荷蘭、西班牙、普魯士等國蜂擁而至,要求“* * *分享”侵略的利益。1849年,葡萄牙公然占領澳門。中國古代的大門,終於被資本主義列強的大炮和強權打開了。

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等壹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為資本主義國家侵略中國打開了大門。此後,各國入侵者接踵而至。它是中國資本主義奴隸制的開始,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轉折點。鴉片戰爭前,中國是壹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戰後,中國的領土主權開始遭到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的破壞。英國獲得香港,葡萄牙占領澳門。中國在海關、司法和貿易方面的主權也遭到嚴重踐踏,從而使中國失去了獨立的地位。此外,外國侵略者還利用攫取的特權,先在上海,後在各通商口岸設立租界,實行完全獨立於中國行政體制和法制的殖民制度。獨立的中國開始逐漸轉變為半殖民地的中國。

鴉片戰爭前,中國是壹個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封建國家。戰後,外國資本主義憑借不平等條約的特權,向中國傾銷大量商品,掠奪原材料,中國逐漸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商品市場和原材料提取地,對中國的社會經濟起到了巨大的分解作用,壹方面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另壹方面刺激了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從而使中國逐漸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

隨著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開始出現第壹批半殖民地城市。在五個通商口岸中,上海發展最快,它很快取代廣州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

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壹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加深。

《南京條約》簽訂後,英國資產階級以為可以迅速打開中國市場,牟取暴利。但自五口通商以來,許多英國商品在中國市場滯銷,因為中國農民購買力極低,又因為鴉片大量傾銷。而英國資產階級卻把原因歸咎於中國開埠太少,於是決定發動新的侵華戰爭,掠奪進壹步深入內地的權利,獲得開放全中國、降低內地稅率、鴉片貿易合法化等新特權。,以延緩和挽救英國的兩次經濟危機,獲取更大的利潤。

從1856到1860,為了進壹步擴大在鴉片戰爭中攫取的權益,英法等國侵略者打著全面“修改條約”的幌子,發動了新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是第壹次鴉片戰爭的延續和擴大,在歷史上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0年10月23日,英國侵略者以“亞羅事件”為借口,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1857年,法國以馬神父事件為借口,出兵與英軍結盟侵略中國。1857年底,英法聯軍攻占廣州,俘虜了“不戰、不議、不守、不死、不降、不離”的兩廣總督葉,然後沿海北上。次年5月,英法聯軍攻占大沽口,入侵天津。6月,清政府派員赴天津談判,被迫與俄、美、英、法簽訂《天津條約》。條約規定外交部長將派駐北京;開放牛莊(後改為營口)、鄧州(後改為煙臺)、臺南、淡水、潮州(後改為汕頭)、瓊州、南京、九江、鎮江、漢口等十個通商口岸;外國人可以進入大陸旅遊和貿易;外國軍艦和商船有權駛入長江和各通商口岸;修改關稅,降低商船噸稅;賠償英國四百萬兩,賠償法國兩百萬兩;並使附屬區的鴉片貿易合法化。

《天津條約》簽訂後,英法侵略者仍不滿足,於1860年春再次開戰。10年初,侵略軍壹路燒殺搶掠,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逃到熱河的鹹豐帝在英法聯軍的威逼下,派易(信)為代表主持和談,分別與英法簽訂了《北京條約》。條約規定天津條約全面生效,天津開放為商埠,九龍司劃給英國,英法兵費各800萬和200萬。165438+10月,英法聯軍撤出北京,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神聖領土被占領,領土主權遭到空前蹂躪。資本主義侵略者攫取特權,如開放更多的貿易港口和內河航行權,降低關稅。侵略勢力擴展到北部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這些港口不僅成為外國列強侵略中國的經濟據點,而且由於外國軍艦“有權”駛入長江和通商口岸,成為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軍事據點和橋頭堡。中國主權進壹步遭到西方列強的破壞和踐踏,加速了中國社會經濟的半殖民地化。傳教士深入內地“自由傳教”,加深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少傳教士幹涉中國地方政治,霸占私田,搜集信息,扶植教民,欺壓百姓。戰後鴉片貿易合法化,煙毒危害更深;《北京條約》將北京門戶、北方最大工商業城市天津開放為商埠,使其實際上成為西方資本主義侵略掠奪華北經濟的據點,有利於西方列強在軍事上、政治上控制北京;各國駐京大使直接幹預中國政治,方便了列強對清政府的控制和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開始投靠外國侵略者,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鎮壓中國人民的革命活動。他們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日益密切。太平天國革命失敗後,中外反動勢力進壹步勾結,在中國建立半殖民地統治秩序。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加速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進程。為了適應半殖民地形勢的要求,清政府增設了新的統治機構:壹個是國務總理室,另壹個是稅務總局。這兩個機構的建立標誌著清朝統治機構半殖民化的開始。

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影響極壞,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加深。

第三,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大深化。

19 20世紀70年代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從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這壹時期,西方列強加緊爭奪市場、原料產地和殖民地,中國及其遠東鄰國成為其主要目標。他們從中國的鄰國逐漸蠶食、吞食到大陸,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階段。

1895年4月,李鴻章與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權;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省全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在俄、法、德幹涉下,1895、165438年10月,日本向中國索要3000萬兩白銀作為“遼贖買費”,中國支付“遼贖買費”後,日軍撤出遼東半島);賠償日本軍費2.2億銀;開放重慶、沙市、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船只可沿內河航行,並設立領事館;日本人可以隨意在中國的通商口岸城市設廠,產品免各種雜稅,只交進口貨物稅,可以在內地設倉;條約還規定,日軍暫時占領阿哈瓦,在賠款支付和通商航海條約批準交換之前,日本不會撤軍。

《馬關條約》使日本割去了中國、臺灣省等大片領土,進壹步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這是沙俄之後日本對中國領土非常嚴重的掠奪,直接助長了列強瓜分中國領土的野心。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爭相瓜分其在中國的“勢力範圍”,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該條約允許日本人在中國投資設廠,其他列強援引“分享所有利益”的片面最惠國待遇條款,爭奪對華資本輸出。從此,列強以條約為“依據”,爭相在中國設廠辦廠,進壹步掠奪中國的原料,使用廉價勞動力,沈重打擊了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直接阻礙了中國社會生產的發展。巨額賠款加劇了清政府的財政和經濟危機,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2.2億賠款和3.2億“遼贖費”相當於清政府年收入的3倍。清政府無力償還,只能靠外債應付,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馬關條約》也為列強勒索巨額賠款開了壹個不好的先例;中國割讓土地的賠款加速了日本向軍國主義的轉變。日本軍國主義者利用這筆巨額賠款投資重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迅速發展,增強了其向外擴張和侵略的軍事實力,日本逐漸成為侵略中國的最重要國家之壹。

《馬關條約》是自《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賣國條約。它的簽訂使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時期,使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嚴重民族危機,大大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使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惡化。

4.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和《辛醜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徹底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爭相屠殺中國,掀起了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的狂潮。俄、英、德、法、日在中國攫取各種特權。

這壹時期,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設廠、搶礦,成為向中國輸出資本的主要方式和手段。與此同時,大國對中國的商品出口持續增長。外國資本和商品的湧入嚴重打擊了中國的民族工業。帝國主義列強通過投資工廠、強占鐵路、礦山等資本輸出,逐步控制和壟斷了中國的金融和經濟命脈,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加劇了民族危機,極大地刺激了中國各階層人民。他們強烈要求辦廠自救,主張開辦自己的鐵路廠礦,“抵制外商和外國工廠”。

帝國主義向中國輸出大量資本,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但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隊伍也隨之壯大。甲午戰爭後,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從壹種社會思潮轉變為要求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維新變法、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1898,11年6月,光緒皇帝根據資產階級維新派領袖康有為提出的改革建議,頒布“丁明石國”上諭,宣布改革,這就是戊戌變法。變法***103天,9月21日,新法被慈禧太後廢除,變法運動宣告徹底失敗。

當資產階級改良派在社會上掀起改革運動時,勞動人民和壹些士紳,主要是農民,在社會底層展開了廣泛的反侵略、反瓜分、反洋教的鬥爭。戊戌變法失敗後,這些廣泛而零散的愛國救亡運動迅速形成了驚心動魄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1900年,反帝愛國運動如暴風驟雨般席卷京津,席卷全國。義和團高舉“助清滅洋”的大旗,嚴重威脅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利益。4月,英、美、德、法四國向總理衙門發出照會,勒令清政府在兩個月內“剿滅”義和團,否則將派出水陸大軍“剿滅”。

6月1900,10,英、美、法、俄、日、德、意、奧(奧匈)等國組成八國聯軍,2100多人。在英國海軍上將西摩的率領下,天津入侵北京,正式挑起八國聯軍大舉侵華。16年6月,八國聯軍攻占大沽口炮臺,天津郊區義和團進城配合清軍,打響了壹場慘烈的天津保衛戰。6月21日,清政府發布對八國聯軍宣戰,決心與洋人“壹決雌雄”。慈禧在宣戰中表面慷慨激昂,實際上她只想“活下去”。宣戰後沒幾天,清政府就給駐外使節打電報,請求諒解,並承諾“盡力自行懲治義和團”。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為了達到乞降的目的,出賣義和團換取帝國主義的諒解,以維持其搖搖欲墜的統治地位。義和團在北京西什庫教堂圍攻戰、天津保衛戰中與侵略軍決壹死戰時,新任北洋副部長宋慶在後面下令清軍進攻,殲滅義和團。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妥協投降的反動政策,使戰局越來越糟糕。八月四日,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後,集結兩萬大軍沿運河進犯北京。14年8月,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分兵進攻,燒殺搶掠,把京津之間的許多地方變成了瓦礫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時,壹些愛國的清軍和義和團與聯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在北京保衛戰中,* * *擊斃侵略軍400余人,* *擊斃清軍10余人。

1901 9月7日,清政府與美、俄、法、日、英

德國、意大利、奧地利、比利時、西班牙、荷蘭等11個國家簽訂《辛醜條約》,規定清朝39年繳納白銀4.5億兩,年息4%,本息9.8億多兩,其他省區賠款2000多萬兩,以關稅、關稅、鹽稅為抵押;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小區,國家可以駐軍,小區內不允許中國人居住;拆除大沽炮臺和北京至大沽沿線的其他炮臺,中國軍隊不得駐紮在天津周圍20英裏以內,而外國軍隊則允許駐紮在北京和京玉鐵路沿線的山海關、秦皇島、昌黎、灤州、唐山、蘆臺、塘沽、軍糧城、天津、楊村、廊坊、黃村等12個戰略要地。帝國主義還禁止在兩年內將武器和制造武器的原料運入中國。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組織,違者處死。省級官員必須保護外國人的安全,否則該官員將被撤職,永遠不會被使用;懲治“罪臣”,免去王在義的職務,流放新疆,莊在勛、左都應年、軍機大臣、刑部大臣都自殺了,* * *處死了大大小小的官員100多名;在侵略者被“虐”、“殺”的地方,“停止文武考試五年”;改丞相衙門為外務省,“六部列前”,指定皇族為外交大臣處理外交事務;清政府派王赴德國、日本“謝罪”,並在德國公使柯安德、日本使館秘書勝山善濱被害的地方立碑,為被毀外國人的墳墓立碑,“以示滌汙辱雪之意”。

《審醜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屈辱空前的不平等條約。這是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又壹個極其沈重的枷鎖,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帝國主義者通過這個條約,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對中國進行嚴厲的控制和訛詐,使中國的主權徹底喪失。

首先,它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災難,加速了中國人民的貧困和社會經濟蕭條。帝國主義勒索並支付巨額賠款。按照當時中國的人口,每人平均分得壹兩銀子,相當於清政府12年的財政總收入。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壹次賠款,是帝國主義對中國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勒索。這筆賠款以關稅、鹽稅和定期關稅作為抵押,使得中國的關稅、定期關稅和鹽稅全部被帝國主義控制。清政府除了田賦之外幾乎沒有任何財政來源,於是加重了對人民的剝削,使勞動人民陷入苦難的深淵,使社會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外債始終沒有還清。中國在經濟上完全失去了獨立性,成了西方經濟的附庸。

其次,帝國主義進壹步在政治上控制中國,加深對中國人民的壓迫和統治。《辛醜條約》雖然沒有規定割讓領土和開放通商口岸的條款,但規定帝國主義國家可以在中國設立軍事據點和占領區,這顯示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新變化和新特點。通過《辛醜條約》,帝國主義進壹步控制了中國的軍事,使館圈的建立成為中國的“國中之國”。外國軍隊進駐北京使館區,使以武力為後盾的各國外交使團能夠隨時隨地對清政府直接形成軍事控制。北京和大沽的炮臺被拆除,各國從北京向山海關駐軍,使清政府完全處於帝國主義軍事控制之下,外國軍隊可以隨時直接出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運動,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國防安全。此外,清政府的許多重要政治措施都必須服從帝國主義的指令。帝國主義可以挾持官員並懲罰他們。它可以指示清政府禁止中國人民組織反帝鬥爭團體,它可以指示清政府禁止中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和人民革命運動。清政府各級官員不遺余力地鎮壓人民的反帝運動。他們完全成了帝國主義的幫兇和走狗,帝國主義成了淩駕於清朝之上的皇帝父親。

第三,此時的清政府已經完全向帝國主義投降。在此之前,清朝統治者與帝國主義之間既有勾結,也有矛盾,經常處於和而不同的狀態。義和團運動爆發後,帝國主義列強被中國人民不可估量的“民族精神”所震驚,認識到“分而治之”是最糟糕的政策,決定繼續實行“以華制華”的政策,繼續利用清政府作為其侵略中國的工具。也正因為如此,帝國主義國家在提出《辛醜條約》的條款時,盡管進行了極其嚴酷的訛詐,卻對清朝統治者極其寬容,繼續讓慈禧維持這個“懦弱政府”,以至於慈禧對侵略者感恩戴德,表示要“丈量中國的物質資源,博取國家歡心”。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外反動勢力的初步聯合,到《辛醜條約》簽訂後中外反動派的徹底聯合,清朝變成了“洋人法庭”,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辛醜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上一篇:借款合同印花稅簡介
  • 下一篇:境外非政府組織代表機構憑什麽依法辦理稅務登記?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