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維護居民合法權益,教育居民依法履行義務;
(二)執行居民會議的決定和決議;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教育居民愛護公物,勤儉節約,尊老愛幼,移風易俗,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
(四)辦理本居住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發展多種形式的便民利民社區服務,積極興辦生活服務和生產企業;
(五)調解民間糾紛,促進家庭和睦和鄰裏團結;
(六)協助有關部門維護社會治安,搞好綜合治理;
(七)協助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機構做好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工作;
(八)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做好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婦女的保護工作,關心和教育青少年;
(九)向當地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建議。第五條居民委員會根據居民生活狀況和便於居民自治的原則,以壹百戶至七百戶為單位設立。
居民委員會的設立、撤銷和規模調整,由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批準。第六條居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五至九人組成。具體名額由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人民政府根據居民人數和任務確定。在多民族居住的地區,居民委員會中的民族成員應當少壹些。
居民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成員可以連選連任。第七條居民委員會在工作中應當堅持群眾路線,充分發揚民主,不得強迫命令。在決定問題時,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居民委員會成員應當遵紀守法,辦事公道,熱心為居民服務。第八條居民會議由十八周歲以上的居民組成。
居民會議可以由十八周歲以上的居民或者每戶派代表參加,也可以由每個居民小組推選二至三名代表參加。
居民會議必須有全體居民、住戶或者居民小組推選的代表的過半數出席,方可舉行。會議的決定應當經到會人員的過半數通過。第九條居民會議由居民委員會召集和主持,每年至少召開壹次。超過五分之壹的18歲以上居民、超過五分之壹的住戶或者超過三分之壹的居民小組提議,可以隨時召開居民會議。涉及全體居民利益的重要問題,居民委員會必須提交居民會議討論決定。第十條居民會議的職權:
(壹)聽取和審議居民委員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收支報告;
(二)討論決定本居住區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等重大事項;
(三)制定和修改居民公約;
(四)撤換和補選居民委員會成員;
(五)改變或者撤銷居民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
(六)討論、決定涉及全體居民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項。第十壹條居民委員會可以根據需要設立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計劃生育、社會福利和經濟管理等委員會。第十二條居民委員會應當設立居民小組。居民小組壹般按照便於管理的原則,在20至30戶的範圍內組建。第十三條居民小組組長由本組居民選舉產生。居民小組組長在居民委員會的領導下,執行居民委員會的決定,完成居民委員會交辦的工作,處理本小組的事務,及時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建議。第十四條居民委員會興辦的生活服務事業和生產企業,由居民委員會管理,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征收、轉移、挪用或者侵占。第十五條居民委員會從其興辦的生活服務事業和生產企業取得的收入,主要用於發展利民利民的生活服務事業和生產企業,以及居民委員會成員的生活補助和辦公條件的改善。第十六條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對居民委員會興辦的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務和生產企業,應當給予支持和照顧。第十七條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經費和居民委員會成員的生活補貼,由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規定和撥付;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也可以根據情況從其經濟收入中給予適當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