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兵府是明清時代的稱呼,是南澳總兵的衙署,位於廣東汕頭市 深澳鎮大衙口。最初建於明朝萬歷四年(1576年),是當時的南澳副總兵晏繼芳建造的。萬歷九年,副總兵侯繼高增建總兵府的後樓,成為壹個完整的總兵衙署。以後歷經多次修繕。現在的建築是1983年重新修建的。
由於南澳島地處東南沿海要沖,介於粵東與閩南之間,是軍事要地,封建統治者怕這裏擁兵自重,所以壹個小小海島竟劃分由廣東和福建***管。中間由雄鎮關做為分界線。明清時海禁很嚴,朝廷限制愈厲害,民間走私活動愈猖獗。加上外有倭寇的侵擾,內有海盜盤踞,朝廷派駐的士兵越來越多,南澳的規格也逐步升級,最後成為管制閩粵臺的重要軍事基地。
明清兩朝,到南澳上任的總兵副總兵***有157任147人,他們都為國家的海防建設作出過貢獻。現在衙署已辟為博物館,保存有許多重要海防資料。
總兵府前有兩棵大榕樹,據說已有410年的樹齡,其中壹棵樹圍達14米,枝葉繁茂,生機旺盛。據說明朝末年鄭成功曾在樹下講演,招兵去收復臺灣。所以這樹後人又稱“招兵樹”。1997年樹下又增置鄭成功花崗巖雕像壹座。
總兵府前現遺存有八千斤,六千斤土炮各壹尊。據炮上銘文,是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鑄造,兩尊炮原分別架設於深澳草寮尾和深澳東門外,1984年移放於此。總兵府右側院墻上鑲嵌著23塊歷代南澳保存的古碑,其中壹塊是中國最早的港務約法,壹塊稅務碑,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