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企業法律五種偷稅漏稅手段揭秘

企業法律五種偷稅漏稅手段揭秘

翻看4月28日公布的十大稅案,令人觸目驚心的不僅僅是其涉案巨資,還有犯罪分子千變萬化的作案手段。南京市國稅局相關負責人說,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方式,大體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

 壹是跨區域團夥作案。有的團夥成員來自同壹地區,利用可靠的同鄉關系作案;有的生意場上的朋友,為了***同利益,結成團夥,相互之間分工明確,組織嚴密;有的犯罪分子通過註冊、投資、參股多家公司,有的壹家公司充當多個角色,從事涉稅犯罪活動,票流、資金流、物流、購銷合同相互分離。考試大整理,通過中間人緊密串聯在壹起。為轉移視線,跨區縣、跨省市,多家企業之間,制造正常貨物交易的假象,也給案件查處增加了難度。

 二是虛開或接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在無真實貨物交易的情況下,相互虛開、對開,有的通過支付少量手續費的方式,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有的明知票貨不壹致,仍接受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虛假抵扣。

 三是利用普通發票偷稅。在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更加嚴格規範情況下,利用增值稅專用發票作案的難度越來越大,犯罪分子將目標轉向普通發票。有的利用外地人身份證、假身份證註冊了小規模增值稅納稅人,騙購稅務部門普通發票;有的註冊中介公司,招聘和利用不明真相的代賬會計,領購普通發票以後,尋找對象,進行非法買賣發票活動;有的企業以廣告費,促銷費等名義,虛開普通發票,虛構成本費用,虛假列支,嚴重侵蝕企業所得稅稅基。考試大整理

 四是利用關聯交易,不繳或少繳稅金。不但表現在跨國企業之間,在內資企業之間,銷售大量貨物不開票,進銷金額倒掛,以致造成進項稅額留抵異常,長期無稅可繳的局面;通過原材料及產品銷售價格、維修費用、經營費用、管理費用及財務費用等,人為調節收入,轉移利潤,使得企業稅負嚴重偏低。考試大整理

 五是做兩套賬,做假賬,大量現金交易沖減往來款項,收入不入賬,隱瞞營業(銷售)收入。值得註意的是,犯罪分子利用個人信用卡,將屬於公司應稅收入轉入個人信用卡;有的在取得增值稅壹般納稅人資格,領用增值稅專用發票後,又註冊另壹家小規模增值稅納稅人,經營同壹產品,使用同壹倉庫,利用同壹銷售渠道,調節收入和利潤,亂中取利。

  • 上一篇:壹般的票務公司可以抵稅嗎
  • 下一篇:企業人力資源創新的具體措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