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具體征稅對象和範圍不同:
1.企業稅收征收的對象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收入或利潤。
2.征稅對象是居民和非居民的個人所得。企業所得稅的應稅收入包括銷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和其他收入等9個稅目。
3.個稅應納稅所得額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等11個稅目。
第二,概念不同:
1,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都是對其收入或利潤的所得繳納的稅,都是調節國家與企業或個人在收入領域的分配關系。
2、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說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等應繳納的稅,這類個體企業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但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類似於個人所得稅。
3.但兩者在征稅對象、稅目、稅率、優惠政策、稅前扣除、征收方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第三,稅率不同:
企業稅適用比例稅率25%,優惠稅率20%(小型微利企業),15%(高新技術企業)。個稅有超額累進稅率(從5%到45%)和比例稅率(20%)。
四、減免的優惠政策不同:
企業的稅收總收入包括免稅收入、免稅收入、從事農林牧漁等五種情況的免稅或減稅以及各種形式的優惠,如附加扣除、減少收入、加速折舊、稅收抵免和特殊優惠等。
五、稅前扣除和收入的計算不同:
企業稅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按照年度利潤總額小於12%的方法扣除。
個人所得稅扣除包括對教育和其他公益事業的捐贈以及費用的附加扣除。
六、收集方式的不同:
企業所得稅應采用查帳或驗證的方式征收。在稅收征收形式上,有代扣代繳、個人申報等監控征收形式。
擴展數據: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稅目有三種不同的稅率: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照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稅率按照個人月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分級,最高壹級為45%,最低壹級為3%,***7級。
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和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租賃經營年應納稅所得額分檔次,最低壹檔為5%,最高壹檔為35%,* * *壹檔為5。
比例稅率。對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
其中,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應納稅額減征30%;勞務報酬壹次性收入畸高的,除20%的稅款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按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再按照應納稅額的50%征收;超過5萬元的,加100%。"
我國個人所得稅采用源頭扣繳和自行申報相結合的方式征收,重點是源頭扣繳。
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可以分為月征收和年征收。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企業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和租賃經營所得、特定行業的工資薪金所得、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按年納稅,其他所得應納稅額按月納稅。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壹種稅。納稅人的範圍大於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是所有中國公民、內資企業或其他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組織,包括以下六類:
(1)國企;(2)集體企業;(3)私營企業;(4)合資企業;(五)股份制企業;(六)其他有生產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的組織。企業所得稅的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商品、提供勞務、轉讓財產、股息、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捐贈和其他收入。
企業所得稅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企業(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和其他有收入的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為征稅對象,向其征收的壹種所得稅。作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他應該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除外。
(1)稅法優先原則: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方法與稅收法律法規規定不壹致的,應當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計算。(鉑略: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壹條)
例如,職工福利費的範圍與財務部和稅函中的相關規定不壹致,而國家稅務總局在回答有關稅收的問題時明確,按照稅函中的文件處理所得稅;在賬務處理上,按財政部文件執行。不壹致的,按照稅法的標準執行。
在實踐中,還必須註意稅法優先原則在其他方面的體現。比如合同中寫明股權轉讓產生的個人所得稅由個人承擔,但對方承擔這部分費用。實際操作中,如果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務部門還是會找人承擔責任的。
(二)稅法協調原則:企業根據財務會計制度在財務會計處理中實際確認的費用,未超過企業所得稅法及相關稅收法規規定的稅前扣除範圍和標準的,應當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企業實際會計處理中確認的費用,並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公告第15號(2012)
(三)稅法空白原則:稅收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沒有明確規定的具體扣除項目,在不違背稅前扣除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按照國家財務會計法規計算。
比如關於勞保支出,目前只規定了具體的扣除範圍,沒有規定扣除標準,所以企業可以按照國家財務會計規定進行計算。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企業所得稅百度百科-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