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和侍郎的區別有:官的位次不同,任命數量不同。
1、官的位次不同
尚書的官階:尚書在曹魏時為第三品,隋、唐、元朝時候為正三品,宋朝時代為從二品,在明朝的時候是正二品,到了清朝的時候為從壹品。
侍郎的官階:侍郎在漢朝的時是尚書的副手,至明朝六部侍郎為正三品,在清朝升為正二品官員。
4、任命數量不同
尚書:秦漢時期稱為六尚(即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漢武帝為五人,東漢為尚書臺,魏有五尚(曹),晉朝為六尚(曹),隋唐六部尚書,明朝最多時候有二十七個尚書,清朝時期也曾設十二個尚書。
侍郎:秦漢時期為壹尚書壹侍郎,唐代時,中書省、門下省及尚書省各有壹侍郎,明朝六部尚書每個尚書配置兩名侍郎,到了清朝的時期分為左右侍郎,且滿漢各壹個,相當於壹個尚書配置四個侍郎。
具體官職介紹:
1、吏部尚書:吏部的行政長官,類似於現在的中央組織部部長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
2、禮部尚書:禮部的行政長官,類似於現在的中宣部長兼外交部部長、文化部部長、教育部部長。
3、戶部尚書:戶部的行政長官,類似於現在的財政部部長兼國土資源部部長、商務部部長、央行行長、國家稅務總局局長、國家工商總局局長、海關總署署長、審計署署長、發改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