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高句麗
金花折風帽,白馬晚歸。
寬袖起舞,似海東來鳥。
高句麗這首以簡潔生動的筆墨贏得的詩,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寶。李白寫這首詩,比北周王勃的高句麗晚了約200年,離唐朝滅高句麗政權也近百年。但他的作品生動地再現了高句麗人的形象,為中國古代許多民族的歷史生活畫卷增添了生動的壹筆。可想而知,李白與高句麗後裔有過直接接觸。到了唐代,大量高句麗人遷居中原,甚至到了黃河以南。2005年6月7日在河南洛陽東山嶺頭村發現了蓋之子全童子、全童子之子全獻成、全童子曾孫全涯三座墓葬,並經考證。同壹天,在洛陽六坡村也發現了全南墓,並進行了考證(詳見《東北史地》2005年第4期)。這些遷居中原的高句麗人,在壹定時期內仍然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所以他們在李白的詩歌下重現當然是非常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