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計算應納所得稅:應納所得稅=利潤總額+費用會計稅法_收入會計稅法乘以現行稅率;
2.暫時性差異計算公式的符號性:暫時性差異=資產類計稅基礎的賬面價值;暫時性差異=負債賬面價值_計稅基礎乘以1+x=應稅X;X=免賠額x;
3.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或資產增長=期末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乘以預期轉回稅率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
4.根據四個科目的余額進行分錄計算所得稅費用的簡單算法:所得稅費用=利潤總額+永久差異乘以當期稅率,永久差異=費用會計稅法收入會計稅法成立條件:預期轉回稅率=當期稅率,特殊情況:預期轉回稅率不等於當期稅率,則公式不成立。
企業所得稅采用收入來源管轄和居民管轄相結合的雙重管轄,將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分別確定不同的納稅義務。
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企業,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設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
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設立,其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外,但在中國境內設有機構、場所,或者在中國境內沒有機構、場所,但有來自中國境內的所得的企業。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二十四條居民企業從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外國企業取得的股息、紅利和其他股權投資所得,以及外國企業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中屬於所得負擔的部分,可以作為居民企業可抵扣的境外所得稅,在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抵免限額內抵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