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集體合同的生效時間在勞動行政部門收到集體合同文本後15日之內,因此從16日起生效。如有異議,再次提交並審核通過後15日內生效。
擴展數據:
19世紀中葉,工人為改善工作條件而進行的罷工鬥爭愈演愈烈。為了避免罷工損失,資本家不得不與工人組織談判,同意簽訂集體合同。此後,簽訂集體合同的範圍逐漸擴大。但沒有法律效力,法院不受理集體合同案件。
20世紀初,經過工人階級的鬥爭,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被迫承認集體合同的法律效力,並頒布了關於簽訂集體合同的法律。1918年德國頒布了《勞動協議、工人和用戶委員會及勞動爭議調解令》,1921年頒布了《勞動協議法(草案)》。
法國在1919年頒布《勞動協議法》後,將其納入《勞動法》。1935年,美國頒布了《全國勞動關系法》(瓦格納法),承認集體合同的法律效力。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集體合同的內容得到了普遍擴展。除了過去規定的工作時間、工資標準和勞動保護外,它們還規定了雇用、調動和解雇員工的程序、技術培訓、休假期限、解雇補貼、養老金和支付條件、工人組織的權利和工人參與企業管理的權利。
然而,壹些國家沒有關於休假待遇、病假待遇、懷孕和分娩待遇的立法,甚至沒有關於成年男性工作時間和員工休假的立法,勞動者的工作條件也缺乏保護。
百度百科-集體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