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論自由的民主社會,總是有很多傳播謠言的渠道。危機期間的“銀行破產”謠言,股市中的流言蜚語,“曝光”名人的私生活,某政客受賄的網絡謠言,都可以歸為謠言。謠言有真有假,假的謠言可能對個人造成致命打擊,也可能給團體、組織、政黨、國家帶來災難。
那麽,謠言為什麽產生,來自誰,如何消除謠言的負面影響?這已經成為奧巴馬政府信息和監管事務辦公室主任桑斯坦撰寫這本書的中心話題。作者認為,缺乏事實經驗、情感和偏見導致謠言的滋生、傳播和影響的擴大。但是,僅靠維護言論自由和法律控制之間的平衡是不可能消除謠言的。防止網絡時代越來越容易被引爆的謠言,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搞清楚謠言的心理機制和謠言的傳播機制。透徹了解謠言傳播者的動機和謠言的傳播機制,輔以法律監管和文化規範等手段,可以在源頭上削弱謠言的力量,從而保護民眾和機構免受“莫須有”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