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如何證明行政訴訟主體資格

如何證明行政訴訟主體資格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法中原告主體資格的證明:(1)當事人是否具有受法律保護的權益是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原告主體資格的重要標準,這也符合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法院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判斷,既要以行政訴訟法等行政基本法為依據,也要以行政機關主管的行政實體法為依據;(2)將當事人是否具有受法律保護的權益作為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原告主體資格的重要標準,這與當前公益訴訟的立法和實踐是壹致的。行政訴訟的目的體現了權利保護和權力監督的統壹。合格原告的起訴既主觀上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客觀上又維護了法律秩序,監督了依法行政,有利於法治國家的建設,從而體現了主觀上為自己服務,客觀上為他人服務的格局。行政訴訟法律中被告資格的證明:行政訴訟被告是指被人民法院告知其合法權益在行政法上受到侵害並與其發生行政爭議的行政主體。即與壹方當事人發生行政爭議,該當事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參加訴訟並應訴。行政訴訟的被告必須是依法享有行政權力,代表國家和地方政府獨立進行行政管理,能夠獨立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獨立參加訴訟的組織。具體行政訴訟的被告主要有兩類:第壹類是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包括:壹是通常理解的行政機關,即各級人民政府和職能部門;二是經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批準的開發區管理機構及其職能部門,如開發區管委會;第三,壹些行政機關派出的機構在壹定情況下也可以單獨作為被告,比如公安派出所。如果他們在法律法規授權的範圍內,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處罰,就可以成為行政法上的被告。除上述行政機關外,還有其他社會組織。包括:1。村民委員會或者居民委員會在法律、法規、規章授權履行行政職責的範圍內,可以成為行政訴訟的被告;2.壹些在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範圍內實施的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可以成為被告,如高校、律師協會等行業協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 * *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不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原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因復議機關不作為被起訴的,復議機關為被告。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實施同壹行政行為的,實施該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實施的行政行為是被告。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發生變化的,繼續行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 上一篇: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官方憲法有哪些?
  • 下一篇:羊糞有什麽用?為什麽賣羊糞賺錢?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