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理論上還是方法上,生態足跡分析法都需要進壹步完善。
首先,我們可以嘗試將生態足跡分析與其他能夠反映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可持續指標結合起來,使它們相互補充,以充分反映可持續發展的程度。傳統的GDP可能是壹個很好的夥伴。
其次,生態足跡分析是基於靜態指標的分析方法,生態足跡指標不能反映未來的可持續趨勢。生態足跡分析可以通過計算各個指標的時間序列值來跟蹤各個時間點的可持續性,從而彌補靜態指標的不足。
第三,生態足跡分析沒有充分描述自然系統提供資源和出售廢物的功能。此外,在現有的生態足跡分析中,很少涉及汙染對生態的影響。事實上,由於酸雨和工業廢水導致的資源條件惡化,世界上具有生態生產力的土地和水的面積正在不斷縮小。換句話說,現在實際的生態足跡比計算的結果要大。幸運的是,目前的生態足跡分析方法及其指標體系仍是壹個不斷完善的新生事物。“加拿大生態研究小組”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將環境汙染的生態影響納入生態足跡的計算表中。
總之,生態足跡分析方法具有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的優點,易於嘗試,因為它使用特定的生物物理量作為測量指標,而不是貨幣估計。生態足跡分析方法也將逐步完善,並有效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探索。
生態足跡研究的基本思想是將人類消費所需的自然資產的“利息”(生態足跡)和自然資產產生的“利息”(生態承載力)轉化為可比較的土地面積,通過比較來判斷自然資產的過度使用情況。生態足跡為理解和分析人類生產、消費等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提供了新的視角,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生態經濟的內涵,診斷生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生態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