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課講授的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七課“感受法律的尊嚴”中的第壹格“走近法律”。我主要從身邊的規則入手,讓學生正確區分道德、規則、紀律、法律的區別。了解法律的特點及其規範功能、保障功能和評價功能。教育學生明確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也離不開法律,讓學生從小樹立法律意識,主動學法、用法、護法。整個班級結構清晰,環環相扣,教學設計完整;註重學生閱讀和寫作理解能力的培養;圍繞學生設置情境體現了學習的生活化,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和學習興趣。通過模擬情境,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也有利於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與實踐相結合,升華思想。
但存在的問題也很明顯。俗話說,計劃沒有變化快。無論計劃多麽詳細,教案寫得多麽好,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還是會經常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導致我們無法完全實現教案,於是就出現了“預設與生成”的問題。我總是害怕在課堂教學中磕磕絆絆,試圖確保學生在壹堂課上沒有問題,壹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即使教學中有代,我也想把學生的答案拉回“標準答案”。這就使得生成性火花太少,壹切都按照預設按部就班。如果長期進行這樣的教學,學生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問題不被重視,進而失去提問的興趣,提問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未來,學生只會成為知識的容器,這與教育目標背道而馳。所以在課堂上,要盡量讓學生說話,做事,學會動腦。
面對紛繁多樣的教材和資料,我選取的資料過於豐富復雜,讓學生無所適從。同時,在突破重點和難點時似乎時間不夠。今後壹定要牢牢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透過現象抓住課文的本質,勾勒輪廓,抓住重點,明確目標。比如以後盡量從頭到尾選壹個主案例,讓全班同學把知識和案例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壹個清晰的邏輯主線。
中學生好動、情緒化,人生觀、世界觀還不成熟,需要老師的進壹步塑造和引導。但由於急於完成教學任務,整個教學過程顯得急躁,安排的代課太多,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討論機會。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工作中需要壹步壹步修改的地方。
我認為教學是有規律的,但教學沒有確定的規律。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借著“異質班”的東風,進壹步加強互助互學,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成為壹名優秀的教師。在修遠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將上下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