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急性傳染病管理條例
第十條本條例規定的急性傳染病分為兩大類二十五種:
甲類:鼠疫、霍亂、霍亂、天花。
乙類: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紅熱、麻疹、流感、痢疾(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斑疹傷寒、回歸熱、黑熱病、森林腦炎、恙蟲病、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布魯氏菌病等。
第十壹條為患者診治的中西醫師、檢驗檢疫人員、赤腳醫生、工人醫生均為法制記者。確診或疑似第十條所列傳染病時,必須及時填寫《急性傳染病報告卡》或《急性傳染病報告表》,由報告人所在的衛生醫療單位負責審核上報。並做好傳染病和死亡報告的修訂工作。
擴展數據:
2003年非典的發生和流行,對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者提出了考驗。2004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明確規定了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的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三條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結核病、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和布魯氏菌病。
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的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可以決定增加、減少或者調整乙類、丙類傳染病病種,並予以公布。
第四條對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采取本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稱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報國務院批準後公布實施。
需要解除依照前款規定采取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國務院批準後予以公告。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情況,決定對本行政區域內常見、多發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按照乙類或者丙類傳染病管理並公布,並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急性傳染病管理條例
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