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目前國內互聯網影視文化眾籌存在哪些風險?

目前國內互聯網影視文化眾籌存在哪些風險?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65438+2006年8月底,國內正常運營的影視文化眾籌平臺有62家,成功融資4.06億元。影視文化眾籌作為壹種新的影視文化產業投資模式,不僅為影視文化融資人提供了壹種新的融資渠道,幫助中小成本的影視劇解決融資問題,實現基層拍攝影視劇的夢想,同時也給了普通投資人投資影視的機會。

壹般來說,影視文化眾籌更受歡迎,回報方式也更多樣化。除了資本收益,還可以獲得接近影視拍攝的周邊產品等額外收益。尤其是近壹年來,影視文化眾籌越來越火。投資者在獲得可觀收益的同時,有機會實現自己的電影夢,但投資必然伴隨著風險,影視文化眾籌也不例外。主要風險如下:

1.回報周期長

影視劇本身制作周期長,從劇本選擇、劇組組建、拍攝、後期制作到廣電審批備案,整個流程漫長而復雜。影視文化眾籌項目往往會因為廣電審核不通過、電影排期等不確定的原因,存在跳票的可能。比如2013在點名時間成功眾籌的大魚海棠,上線用了三年時間。而且投資人的壹部分回報只能在影視劇上映後才能收到,所以投資人往往很久才能拿到回報。

2.影視投資本身的高風險

投資影視劇拍攝本身就有很高的風險。中國每年拍的影視劇很多,但真正上映的只有幾部,能賺錢的就更少了。以電影為例。2016上半年上映電影約192部,前15名票房占總票房的70%。可見,大部分票房市場都被少數高票房瓜分了。但帶回報權的影視文化眾籌最終收益與影片票房直接掛鉤,受市場偏好、同時上映影片、上映檔期、排片時間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如果電影票房不理想,投資人很可能得不到收益,甚至血本無歸。

3.投後管理不完善,透明度差。

影視文化眾籌平臺的運營機制並不完善,從上線前的審核到投後的管理。存在平臺全程審計缺失、投後管理不完善等操作風險,以及平臺與項目方之間欺詐的道德風險,尤其是投後管理。目前眾籌平臺的投後管理不完善甚至缺失。而項目方往往不願意主動披露項目的進展情況,投資者無法及時了解項目的進展情況,也沒有足夠的權利了解項目的方方面面。比如拍攝預算很高,但實際拍攝只用了壹點錢,投資人也無法知曉。

4.監管政策不完善

目前國內監管部門還沒有出臺眾籌相關的具體監管政策。影視文化項目采用股權眾籌的,需遵循《證券法》並符合非公開發行且累計參與人數不超過200人的要求。此外,部分以收益權為標的的項目存在影視文化眾籌非法集資的可能。同時,由於法律制度不健全,投資者的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如果出現問題,投資者往往沒有辦法維權。

總之,國內互聯網影視文化眾籌還處於起步階段,這種互聯網融資的新模式對於成熟的電影行業來說,覆蓋的制作成本非常有限。並且監管還不完善,尤其在平臺審核和投後管理上,存在項目方欺詐的可能,項目本身是債權標的還是股權標的也不清楚。此外,影視投資本身存在壹定風險,收益受票房或點播量影響較大。但由於觀眾的喜好和排片,票房不確定,每年真正能盈利的電影還是少數。投資者在投資影視文化眾籌項目電影夢的同時要謹慎。

  • 上一篇:知識產權法屬於哪個法律部門?
  • 下一篇:劃分中小企業規模的標準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