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集體訴訟法頒布了嗎?

集體訴訟法頒布了嗎?

我國尚未出臺集體訴訟法。

集團訴訟,又稱代表人訴訟,是為解決多數人爭議而設計的訴訟制度。當訴訟當事人人數眾多,且未形成固定組織時,不能視為法人或非法人團體進行訴訟。如果他們單獨或分別提起訴訟,可能會導致對同壹事實和同壹種請求作出不壹致或不同的判決,從而影響司法的統壹性和嚴肅性。但如果在同壹個訴訟程序中審理,那麽很多訴訟當事人會同時參與同壹個訴訟程序。壹個訴訟空間容納不下。為了解決多方當事人與另壹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實現訴訟目的,民事訴訟中建立了壹種集體糾紛解決制度&代表人訴訟制度。

1991修改民事訴訟法時,明確規定了兩種代表人訴訟制度,壹種是人數確定的代表人訴訟,壹種是人數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正是如此,對於保護被害人的賠償權利,節約國家有限的司法資源,特別是積極探討和試行公益訴訟,解決大量的集體訴訟案件具有重要意義。

如果是當事人人數較多的案件,需要提交仲裁,那麽案件性質屬於集體仲裁。包括集體勞動仲裁、集體人事仲裁、集體經濟合同案件仲裁等等。

集體訴訟和仲裁壹般有以下特點:

(1)壹方或雙方的集團性質。至少要有十個當事人(或其他主體),否則不能稱為集體案件;

(2)壹般“集體”中的個體有壹定的聯系。雖然在集體案件中,每個個體單獨申訴,但壹般來說,每個個體都很清楚,如果自己起訴,自己辭退,影響很小,力量很弱,信息很閉塞,成本很高,當然勝訴的幾率會大大降低。因此,每個個體都期望利用群體的影響力、實力、信息、資金等優勢,使案件的進展對自己最有利,為自己獲得最預期的結果。基於這樣的想法,每個人都會積極參與到這個群體中,並與之保持最密切的聯系。集體數量的不斷擴大會增加個體對集體的信心,這也是集體案件中個體數量容易迅速增加的原因。

(3)集體“意誌”的弱點。事實上,集體中的每個成員都是獨立的個體。只是因為這個同壹個案子,同壹個利益關系,他們才團結在壹起。他們有權決定去還是留。他們有自己的“小算盤”,每個個體都有或多或少不同的興趣。想要他們像壹個人壹樣在壹起是不現實的。所以集體中的個體很容易分化。有壹個著名的寓言“壹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實際上反映了群體意誌分散薄弱的弊端。

所以,集體訴訟和仲裁必須有壹個強有力的組織者才能真正團結在壹起,組織者必須有很強的公信力!

  • 上一篇:合同成立的同時生效的條件是什麽?
  • 下一篇:交通違法罰款數額有哪些規定?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