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道德是在壹定社會生產關系的基礎上,在人類的生產勞動和相互交往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道德是壹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生活和行為的規範和準則。道德通過社會或經濟、政治和法律手段調節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維護全體公民的利益和社會穩定。
馬克思主義道德還認為,當道德活動與個人和他人、個人和社會的利益發生沖突時,應該進行調整和選擇,這就產生了道德評價問題。人們對道德評價標準的看法並不完全相同,但總的來說,凡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道德行為和思想,都應該得到支持和贊揚;相反,它應該受到批評和譴責。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科學揭示了道德的本質和功能,正確闡述了道德的歷史發展和社會功能,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
馬克思主義道德的來源;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馬克思恩格斯的哲學思想、經濟思想和無產階級革命理論。他們通過對人類社會歷史和現實生活的深入研究和反思,提出了許多關於道德的重要觀點和結論,為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首先,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道德是人們在社會生產生活中形成的壹種社會意識形態,壹種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它受社會經濟關系、政治制度、文化傳統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反映了社會發展的本質和規律。
其次,馬克思主義道德強調道德的階級性。在私有制社會,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從社會實踐和社會關系的角度,才能正確認識和評價道德問題。
最後,馬克思主義道德強調道德的實踐性。他認為,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人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的結果。只有在實踐中,我們才能檢驗和發展道德理論,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