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由於網絡空間缺乏有效規範,成為網絡犯罪的溫床,如網絡謠言。網絡謠言是在網絡上產生或發布、傳播的,沒有事實依據或捏造的虛假信息。與傳統謠言相比,它在傳播速度和覆蓋面上都有所擴大,對社會的危害更大,也更難控制。當前,網絡謠言此起彼伏,嚴重侵犯了個人權利,影響了社會穩定。因此,我們不僅要關註網絡謠言,而且要探索網絡謠言的形成規律,研究其成因,以遏制此類犯罪。針對網絡謠言犯罪現象,本文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其泛濫的原因:壹是社會層面,壹方面立足於中國社會轉型的大背景,從文化沖突的角度,分析了網絡謠言犯罪的動因,即主體文化與犯罪亞文化的沖突,另壹方面,從政府信息管理不科學的角度,即, 政府對壹些重大事件的正面報道模糊不清,渠道不暢,導致公眾無法及時有效地獲取相關信息; 其次,群體層面,從群體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網絡群體在傳播網絡謠言時受到無意識支配和從眾心理的影響;三是個體層面,主要是行為者對網絡行為虛擬性的認知錯誤和造謠者報復、誹謗他人、博取關註、追求經濟利益等特定心理驅動。因此,在綜合分析網絡謠言泛濫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以下監管對策:在行政層面,應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機制,提高網民的責任意識;在司法層面,完善刑法對網絡謠言的規制;在國外治理經驗的借鑒層面上,通過對國外治理網絡謠言經驗的分析和中國自身現實的綜合,可以得出以下啟示:壹是完善法律法規,增強可操作性;二是鼓勵行業自律;三是加強網絡監管。通過以上三方的共同努力,網絡謠言犯罪將得到有效控制,進而形成不信謠、不傳謠、不傳謠的良好社會氛圍。
上一篇:攜帶視頻違法嗎?下一篇:在農村城鎮,什麽情況下可以申請政府免費法律援助?在哪裏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