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法律規則而言,無論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還是由社會習俗演變而來的法律,都適用於社會公共行為領域。在受法律規則制約的公共領域,維護社會正義是基本要求,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權利。而道德,更多的是涉及到個人內心的修養。可以定高標準,但只能針對自己,不能強迫別人。所以,法律以公共利益為指針,道德以效法先賢為理想;法律強調底線正義,道德追求高尚人格。
2.法律和道德密不可分。法律可以為社會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的制度框架,為個人道德的養成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法律不是道德,但可以凈化人心,使之清明,除惡存善。所以,法律規則雖然不等於道德良知,但可以培養和激發人們的道德良知。
3、法律要深入人心,發揮作用,還必須符合社會的道德追求。換句話說,法律規則應該是良性的。這種道德不是從法律規則本身生長出來的,而是法律規則吸收了道德理念,從而凸顯了壹個社會的道德價值。同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的提升,可以使人們強化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弘揚社會公序良俗,自覺守法。此外,在實踐中被廣泛認可、成熟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道德要求,也可能上升為法律規則。
擴展數據: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不能簡單地割裂或整合。將兩者孤立甚至完全對立肯定是不行的,但將兩者混為壹談也是不可行的。應該清楚的是,法律建立的正義秩序是任何社會都離不開的基礎。今天,我們不僅要贊美道德,更要相信法律。法律並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進道德的成長。這種提升不是替代,而是為道德提供壹個制度環境。壹個法治繁榮的社會,有望成為壹個道德純粹的社會。
參考資料:
人民網-法律與道德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