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
1.這套書不是壹個作者寫的,有淺有深,參差不齊;
比如《歷史的源頭》和《數學》都很好讀,連高中生都能讀,但是《文學理論導論》,哈貝馬斯和海德格爾就比較難。如果妳不是哲學專業的,或者相對有見識的人(之前看過幾本西方哲學史的書),妳幾乎看不懂。
2.很多作者寫作時,並不都以“通識教育”為目標;
牛津通識教育書籍的作者大多都是這方面研究的專家,比如短篇《生命的意義》,或者鄧曉芒先生寫的推薦序言,鄧曉芒也對作者給予了高度評價。很多作者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興趣,但是融入了很多自己在這個領域的研究思路和觀點,往往會走在“通識教育”之外,比如《文學理論概論》、《後殖民主義與世界格局》等。,這些真的很難寫。
因為這套書涉及的學科很多,所以打著“通讀”的旗號,篇幅很短(每本書100多頁),對那些想快速獲取知識,又不願意在社會上花時間的人很有吸引力。
但是我覺得把這套書作為入門讀物是非常不合適的。
尤其是對於想看英文版介紹的人來說,就更不合適了。如上所述,沒有統壹編輯,大多比較難,妳看完也不會獲得太多關於這個學科的知識。
比如社會學的意識,社會學這麽復雜,100多頁能看完嗎?看完之後只是發現了壹些亮點,對社會學的整體情況真的是壹竅不通。(吉登斯的《社會學》是壹本社會學入門的最佳選擇,社會學的想象力也不錯。)同樣的例子還有哲學上的思考與困惑,生活中流行的經濟學和心理學。
這套書本身就是壹本好書,很值得壹讀,但不適合作為入門讀物。
綜上所述,本書適合本科或研究生(跨專業)以上,不以入門和學習英語為目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