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變相期貨的法律盲點

變相期貨的法律盲點

被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院長吳紅教授譽為“學術、監管、法律、實務界選題前沿、興趣濃厚”的大宗商品遠期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法律保證金研討會近日在滬舉行。研討會由上海市律師協會期貨業務研究委員會、上海市法學會金融法研究會、同濟大學期貨研究所聯合舉辦。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和上海證監局的代表參加了討論。

上海某大宗商品長期交易市場與其代理商、經銷商之間發生了壹系列商業糾紛。但這壹系列案件自法院受理以來,只傳喚了原、被告雙方的代理律師進行了唯壹壹次當庭質證。這也凸顯了大宗商品遠期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的法律邊緣地帶,仍然存在監管盲區。事實上,此案作為整頓和規範中遠期交易市場期間的熱點事件備受關註。CCTV-2《經濟半小時》還專門播出過“電子盤投資陷阱”的欄目記錄。

研討會從上述案例出發,圍繞“變相期貨”的法律標準、大宗商品現貨長協期貨交易的界定、電子交易的市場化特征、大宗商品現貨市場的監管趨勢及未來解讀等問題展開討論。其中特別參考了監管部門對市場整頓和規範作出的相關法律指導意見,如國務院232號文件、第六條,以及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剛剛轉發的市商務委等四部門《關於進壹步規範上海大宗商品中長期交易市場管理的通知》。

有監管代表認為,現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89條關於“變相期貨”的規定“不完整”,但關鍵是要將這些中長期市場的保證金納入統壹監管,杜絕虛擬交易。

壹些與會的從業者認為,雖然中長期市場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作為市場自身催生的壹種貿易形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發展的客觀規律。能夠與期貨市場“互補”的中長線市場也是與行業息息相關的,而如果都是投機,交易者肯定會跑到“更有保障”的期貨市場。

  • 上一篇:畢業後想去投行工作,大學應該學什麽專業?
  • 下一篇:設立外商獨資公司應遵循哪些原則?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