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知識期末考試選擇題1。刑法第93條規定:?本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這屬於(b)。
A.司法解釋b .立法解釋c .理論解釋d .理論解釋
2.客觀上不可能完成的犯罪,但犯罪人認為自己可以完成,自動停止犯罪,(d)
A.應當認定為犯罪未遂。b .也應視為犯罪未遂
C.不認為是犯罪中止。d .應被視為犯罪中止
3.犯罪行為的兩種基本形式是(c)。
A.故意行為和過失行為b .主要行為和次要行為
C.作為和不作為d .主動和被動行為
4.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受到(c)的處罰。
A.打火機b .打火機c .打火機或打火機d .打火機或免除
5.壹名男子駕車不慎將壹名男子撞傷,為了盡快逃脫,將壹名血流不止、昏迷不醒的男子拖至路邊樹林中。A B失血過多而死。對於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為屬於(B)罪。
A.直接故意b .間接故意c .過失d .過度自信
6.犯罪既遂是指(c)。
A.犯罪結果已經發生b .犯罪行為已經完成。
C.犯罪行為具備某種犯罪的所有要素。d .罪犯的目的已經達到。
7.死緩減為無期徒刑的條件是(壹)。
A.沒有故意犯罪。b .真心悔改。中澤祥有悔改和立功表現。d .真正重大立功表現。
8.數罪並罰時,最高控制不能超過(c)。
A.壹年b兩年c三年d五年
9.a被判無期徒刑,在(b)實際執行後可以假釋。
A.五年b .十年c .十五年d .二十年
10.在追訴期限內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訴期限從後罪犯之日起重新計算。這在刑法理論中叫做。
對於(c)
A.時效的繼續b .時效的終止
C.時效中斷d .時效延長
11.在實施叛國罪的過程中,行為人的行為方法或者結果觸犯了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罪。
犯罪,其犯罪形式屬於(C)
A.想象競合犯b .共同犯罪
C.牽連犯
12.中國刑法規定的附加刑(C)
A.只能附加應用。b .只能獨立應用。
C.可以獨立應用。d .它不能獨立應用
13.我國對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行數罪並罰的原則是(a)
A.吸收原則b .整合原則
C.堆估計原理d .限制和加重原理
14.我國常用的區分壹罪與數罪的標準是(B)
A.犯罪行為的數量
B.符合犯罪構成的行為數量
C.行為人主觀罪過的數量
D.犯罪結果的數量
15、林犯強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有期徒刑1989年7月1。
甲方實際被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為()
a、1989 7月1至1992 6月30日。
2002年7月1至6月30日
c、1989 7月1至1999 6月30日。
2002年7月1日至6月30日
刑法知識期末考試試卷選擇題1。與其他部門法相比,刑法的特點是(B C)。
壹、理論性和實踐性;b,強制。
c、保護社會關系的範圍更廣D、保護社會關系的手段更豐富。
2.構成犯罪的不作為是以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特定義務為前提的。這種特定的義務來自(BCD)。
a、社會公德要求B、工作或業務要求
c、法律明確規定D、行為人第壹次行為造成的危險狀態。
3.在下列情況下,我國刑法的溯及力是(A C)。
A.當時法律認為是犯罪,刑法不認為是犯罪。
B.當時法律不認為是犯罪,但刑法認為是犯罪。
C.當時法律和刑法都認為是犯罪,但當時的法定刑比刑法輕。
D.當時法律和刑法都認為是犯罪,但當時的法定刑比刑法重。
3.刑法?對沖不當?指(交流)
A.預先對沖b .中間對沖
C.事後對沖d .假設對沖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D)
a .只要犯罪行為或結果之壹發生在我國,在我國就被視為犯罪。
b .普通中國公民在境外犯罪,不追究其輕微罪行。
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D.中國刑法不適用於香港和澳門。
e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外對中國公民犯罪,適用本法,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5.下列行為應視為犯罪未遂的是(AD)。
A.張三持刀去李四家殺人,因身體不適中途返回。
B.甲方想偷乙方的東西,但是甲方不知道乙方已經把錢存在銀行的保險櫃裏了。出於良心,a撬開了保險箱。
C.秦風試圖殺死丁,但幾槍都沒打中。因為子彈用光了,他只好怒氣沖沖地回家。
D.王五正在趙家劉家偷東西,聽到外面有人說話,急忙逃走了。
6.丁犯走私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七年,並處沒收財產。得知這壹消息後,王某等5人提出丁某向他們借了5萬元,要求丁某償還。用沒收財產償還債務必須符合下列哪壹個條件?(ABCD)
A.這個債務壹定是法院判決沒收丁財產前發生的債務。
B.債權人王等5人必須向法院提出請求。
C.王、丁等五人之間的債務必須是合法債務。
D.只能在沒收財產的數額內償還。
刑法知識期末考試試卷簡答1。簡述成立正當防衛應滿足的條件。
正當防衛的成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第壹,正當防衛的原因和條件,即不法侵害的產生和存在。(1)
二是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即不法侵害處於已經開始且尚未結束的進行中狀態。(2分)第三,正當防衛的客體條件,即只能適用於不法侵害人本人,而不能適用於未實施侵害的第三人。(2分)
第四,正當防衛的主觀條件是必須基於保護合法權益不受不法侵害的防衛意圖。(1)
第五,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即防衛行為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2分)
2.簡述* * *共犯的概念和成立條件。
* * *同犯,是指兩人以上* * *同犯故意犯罪。(2分)
以* * * *構成犯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同壹犯罪的主體必須是二人以上。這是犯罪共犯的主體條件。(2分)
(2)所有犯罪人必須有相同的犯罪行為,這是同壹犯罪的客觀要求。(2分)
(3)每個* * *共犯必須具有相同的犯罪故意,這是* * *共犯的主觀要件。(2分)
3.什麽是刑事不作為?不作為構成犯罪的條件是什麽?
所謂犯罪不作為,是指犯罪人有義務實施並且能夠實施某種積極行為而沒有實施的行為,即應當並且能夠實施而沒有實施的情形。(4分)
構成犯罪的不作為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行為人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義務。這是不作為構成犯罪的前提。(2分)
(2)行為人具有履行特定義務的實際可能性而未履行。(1)
(3)不履行壹定義務的行為人的不作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1)
4.簡述壹般累犯的條件。
壹般累犯的構成條件是:
(1)前罪和後罪都是故意犯罪。這是累犯的主觀條件。(2分)
(2)前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後罪應判處有期徒刑以上。這是累犯的處罰條件。(2分)
(三)後壹種犯罪在前壹種犯罪的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5年以內發生的。這是累犯的時間條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