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概述
(壹)義務理論
義務論是關於道德義務和責任的理論體系,也稱為無結果論或義務論。它著眼於道德義務和責任,研究和討論人們應該做什麽和不應該做什麽,即人們應該遵守什麽樣的道德規範,研究人們的行為動機和意圖,以確保人們的行為是合乎道德的。
(二)醫療義務理論
醫學道義論是規範醫學倫理的理論體系。它著眼於醫學倫理義務和責任,研究和討論醫務人員應該做什麽和不應該做什麽,即應該遵守什麽醫學倫理,研究他們的行為動機和意圖,以確保他們的行為是合乎倫理的。
二、醫德義務
醫療義務理論的核心內容是醫德義務,把握醫德義務是把握醫療義務理論的關鍵。
(壹)醫德義務概述
醫德義務,即醫學倫理義務,是醫療行業的職業道德責任。
醫德義務的責任主體是整個醫療領域,基本責任主體是醫務人員;責任的對象是服務的對象,基本上是病人。
(二)醫德義務的特征
與醫療法律義務相比,醫學倫理義務具有以下特點:
1,醫德義務靠非權力強制力來維持。
醫療法定義務,以國家暴力機器為後盾,是壹種強制性的權力義務;與醫療法律義務不同,醫德義務的形成和維護依賴於醫學界乃至整個社會的輿論、傳統習慣、內心信仰等非權力強制力。
2.醫德義務的履行不是基於權利的取得。
通過壹定程序形成的醫療法律規定了法律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法律規定的行為主體的義務總是與權利相對應的。醫德作為治理醫療衛生事業的標準,對醫療行為者提出了醫德義務,當然也賦予了醫德權利;而作為醫學道德行為的主體,在承擔和履行醫學道德義務時,為了提高自己的醫德,並不以道德權利的取得為前提(雖然客觀上他們在履行醫學道德義務的同時已經實際取得和應當取得道德權利),往往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犧牲為前提。
3.醫學倫理義務涵蓋的範圍很廣。
醫療法律義務只涉及在醫療領域有較大效用的行為,社會認為必須通過法律程序加以規範,這往往是對醫療職業的最低要求;因為醫學倫理學的領域是廣泛的,所有有利益關系的醫學領域都需要並且已經被醫學倫理學所規範。醫德義務涉及醫療領域的所有有效行為,比醫療法律義務的範圍更廣。而且相對於醫療法律義務合法與非法的單壹境界,醫德義務具有違反醫德、符合醫德、高尚醫德等不同境界,醫德義務的要求範圍也較大。
(三)醫德義務的內容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醫療行業的職業責任會發生壹些變化。今天,無非是拯救生命,防治疾病,維護健康,提高生活質量。醫德義務是社會對醫療行業的職業責任,其具體內容由社會的醫德制度規定。
三、醫療義務理論的意義和局限性
醫學道義論也是醫學倫理學的重要理論,對醫學倫理體系的構建和醫學職業責任的確定具有重要意義。人們習慣於以“醫學倫理義務”為中心來構建自己的醫學倫理體系,但僅僅依靠醫學義務理論來構建醫學倫理體系顯示出其局限性。
(壹)醫學道義論的意義
醫學道義論在醫學倫理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明確提出了對醫學職業的道德要求,對醫學職業的醫療行為具有道德指導意義。
1,醫學道義論是醫學倫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前所述,醫學倫理學是關於醫學倫理學的理論體系,是由以下三個方面構成的完整的醫學倫理學體系:元醫學倫理學:制定醫學倫理學的方法;規範醫德:優秀醫德的形成:優良醫德的實現。這樣,規範醫學倫理就是醫學倫理的主要部分,而醫學義務論非常註重提出具體的醫學倫理義務,即醫學倫理規範,成為醫學倫理規範的理論內容,也因此成為醫學倫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2.醫療義務理論有助於醫務人員明確自己的職業責任。
醫療義務論側重於揭示醫療倫理義務,提出社會對醫療職業的職業倫理要求。這樣對醫務人員了解自己的職業責任,直接知道自己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壹個有道德的醫務人員應該遵循什麽醫德,是非常有益的。直接明了,容易掌握。
(2)局限性
醫學道義論側重於提出社會醫學道德要求,但認為這些道德要求是絕對的,無論行為的結果對社會、對患者、對自己是禍是福。壹句話,其精神實質就是“即使天塌下來也要做‘正義’的事情”。我們並不關註這些道德要求是如何提出、形成、論證和研究的,也不關註這些規範在豐富復雜的現實醫療實踐中的靈活運用。尤其是現在,在進行醫學倫理決策時,所依據的道德規範(醫學倫理義務)之間會有矛盾;在許多醫療行為的道德評價中,現有的道德規範(醫德義務)之間存在矛盾,此時醫療義務理論的缺陷更加突出。
醫療後果理論是提出、形成、論證和研究醫學倫理的理論。醫療後果理論彌補了醫德理論在醫學倫理體系建設中的這壹缺陷。醫療義務的確定意味著醫學倫理學的體系不能依賴於醫療義務本身的理論,而必須依賴於醫療後果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