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應急物流的成因

應急物流的成因

應急物流需求不僅來自“天災”,也來自“人禍”。主要原因可分為以下幾類:

1.自然災害。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較多的國家之壹。地震、臺風、滑坡、泥石流、交通事故、火災、洪水、幹旱等自然災害經常發生。壹旦這些災害發生,必然會產生大量的應急物流需求。事實上,中國的相關組織壹直都有減災防災的計劃,所以儲存了大量的救災物資。1998的長江大洪水,2003年的淮河黃河大洪水,2003年的甘肅內蒙古雲南地震,人們都記憶猶新。抗擊自然災害產生了大量緊急物流需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每年自然災害對社會造成的應急物流需求所產生的額外物流成本目前無法估算,應該是我國最大的應急物流成本。

2.決策失誤。由於決策所需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決策者的素質限制,沒有壹個決策者能保證所有的決策都是正確的,但壹旦決策失誤,就會造成物質損失,這往往會在物流系統中體現出來。比如空調企業對天氣的預測失誤,預計會有大量可以銷售的空調因為天氣寒冷而堆積在倉庫裏,或者預計溫度不會上升,導致生產不足,需要緊急運輸,增加了應急物流的成本。這幾年也有廠家因為緊急用飛機運空調的例子。決策不能保證不出錯,但出錯後壹定要保證有預案。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降低應急物流的成本。

3.國際環境很復雜。隨著中國的強大,中國的國際環境變得更加復雜。2002年,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超過50%。石油、鋼鐵等重要能源和原材料成為世界主要進口國。以石油和鋼鐵為原材料的企業供應鏈變得非常復雜和冗長。中國和歐洲近65,438+000%的進出口商品通過海運,途經蘇伊士運河和馬六甲海峽。這些咽喉要道經常遭到武裝劫匪和恐怖分子的襲擊,從國外到中國的海陸空物流通道經常受到戰爭的威脅和幹擾。中國貨船銀河號在1993公海上被美國強行檢查,對中國的國際物流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至少延長了進口原材料對中國的制造商和經銷商的交貨時間,增加了海上貨物運輸的交貨成本和保險成本,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只要中國變強,這種風險就會增加。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讓中國意識到依賴中東供油的戰略需要調整,日本與中國在俄羅斯遠東輸油管道建設上的競爭公開演變為反映在物流領域的政治經濟競爭。因此,建立中國石油應急物流體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國外向型企業的供應鏈物流系統也會變得脆弱,因此建立應急物流系統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

4.消費者權益保護。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現在消費者向商家退貨更加自由和方便。汽車、家電等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廠家必須召回。這在國外已經有法律規定,國內還沒有,但這樣的法律正在制定中。2003年4月1日起,北京在全市範圍內實施《電子市場質量管理通用規範》。根據規範,所有商家要回收國家公布的召回商品,並實行先行賠付制度。三菱帕傑羅、本田CRV和尼康數碼相機都在中國被召回。當然,這些跨國公司有很好的召回物流系統。然而,中國本土企業在面臨產品召回時可能會不知所措,相當多的企業根本沒有建立應急物流處理機制來應對這種應急物流需求。壹旦發生這樣的召回,應急物流成本肯定會吞噬掉這些產品的銷售利潤。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制造商必須建立應急物流系統,以應對緊急退貨、召回等事件。

除了以上四個原因外,還有來自第三方的原因可以導致廠家的應急物流需求,如道路施工繞道,會延長運輸時間和交貨時間,信息傳遞錯誤導致貨物到達,影響工期和市場銷售。

以上原因有些是不可抗拒的,有些是人為的應急物流。制造商應清楚地認識到企業運營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應急物流需求,盡早制定計劃,采取有效的防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應急物流成本。

  • 上一篇:金融專業的學生應該考什麽證?
  • 下一篇:在國外註冊公司的過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