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前身很可能是明朝遺留下來的老園林,現在已經不可考了。它建於康熙四十八年(1710),是清朝雍正帝親王的官邸。雍正即位後,修繕了寺廟。乾隆皇帝恢復擴建長春園(建於乾隆十四年1749)和園東的萬春園(註1)。後三園合稱圓明園,由清康、雍、甘、賈、道五帝經營,規模極為宏大。這是寫在王闿運圓明園宮的詞:
“純帝國工業如日中天時,江海無波可遊。我待在四園,畫師寫了壹份二境。”
在花園的盡頭,它達到了頂峰。壹山壹谷,壹亭壹閣,都是精心規劃,融合中西建築藝術。南北宮闕名園為壹,圓明三園約100景20門,堪稱近代中國宮殿之冠,或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華麗的宮殿。在圓明園被燒毀之前,從雍正帝到鹹豐帝,圓明園是清朝皇帝和大臣們經常辦公和休閑的地方,而不是電視劇中被人們誤導和誤解的故宮。康熙以來的清朝六帝中,嘉慶、道光死於圓明園。花園南面是朝廷和大臣們直奉的地方,也就是軍部;在北方,它是壹個娛樂場所。壹共四十個場景,都是乾隆寫的。“圓明園”是康熙命名的,破落的“公平光明”殿是康熙題寫的,破落的大皇宮大門是雍正題寫的。雍正是這樣解釋“圓明”壹詞的含義的:
“淵明誌遠,不易窺。我嘗過古書之言,體會過圓明之德。夫圓而迷,君子也中;明亮而閃耀,人才之智也。”(註3)
前人“園西被山西屏蔽”的觀點,或纏綿,或突兀。其中,玉泉灌溉,或水稻床,或灌溉荷花池。所謂:平原之平,瑩嘉之平(雍正《圓明園銘》),林廣慶紀,池影澄清,凈練不波,遠入鏡者也。“把圓明園的自然風光描寫得很透徹。
圓明三園在鹹豐末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焚毀,其中古籍珍寶主要被英法聯軍劫掠,少數被中國人劫掠。雖然圓明園的主要建築在1860年被燒毀,但到了1879年,大部分磚石結構被保留下來,包括墻基甚至全圖(註4)。1900以後,尤其是辛亥革命以後,這些建築的大量砌築材料被軍閥、政客和普通百姓搶奪壹空(註4,本文後面會進壹步說明)。如今的圓明三園遺跡與王維在1953年拍攝的18照片(註5)基本壹致,只是在文革時期有所損壞。目前,對圓明園被毀前景色的描述主要來源於《故宮舊事考證》中的吳鎮《楊繼齋集》、王闿運《香奇樓日記》、徐樹軍《圓明園序》、雍正《圓明園銘》和乾隆《圓明園跋》。此外,還可見於西方人對圓明園的回憶,包括圓明園西樓設計者貝諾依斯特(Michel Benoist)的回憶錄,英法入侵事件中有關各方的文章和書籍,可見於歐陽翻譯的《西方書籍中關於火燒圓明園的八則筆記》(現藏於北京圖書館,載於《北平圖書館學報》第七卷,圓明園專刊第3、4號)。
大多數人只知道圓明園在1860年的北京事變中被燒毀。他們以為圓明園被搶被燒,園林大致是這樣的。事實上,這是壹個大錯誤。雖然圓明園內的大部分建築已經被大火嚴重損毀,但這些建築的墻體依然完好無損,園中古樹依然參天,林木幽深,枝葉繁茂,園中的水池依然隨處可見,泉眼堆滿了石頭,並不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可憐而又為數不多的圓明園遺址公園的殘跡。
清同治十年(1871),圓明園被燒十壹年後,王闿運和徐淑君(舒虹飾)在守備官廖承恩的帶領下,進貢清漪園和圓明園舊址。在清漪園,他們看到了“搖搖欲墜的墻和破瓦,淩亂的榛子和雜草”。。。。昆明湖在橋上,銅犀臥荊棘。明天,在壹位70歲的太監董的帶領下,他們將從廢墟中穿過圓明園的賢良門、勤奮、光明、壽山、太和等遺址,“到千戶的圓明寢殿,再到風三的無私堂和九洲的宴會廳,各有七排,壞墻還立著,臺階還能找到。”(參考1)也就是說,被燒毀的圓明園宮殿的部分墻體還保留著,可以辨認出宮殿所屬的幾個房間。其他景點的廢基地也能看到;福海的澎島瑤臺還有幾座寺廟;雙鶴齋(即前文中的“大公”)“草侵占臺階,窗欞(窗格)遍地。”(參考1)根據徐克的《清倉鈔》記載,除了鄭達光明殿和九洲青巖殿,其他宮殿均為五列,可見十壹年後的圓明園遺跡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磚石結構。從1869至1879年古藤在《圓明園歐洲宮殿殘跡》(參考文獻2)中所寫的長春園廢棄西洋建築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羅馬式建築主要由大理石等石材制成,不會被燒毀,因此那些建築的主體結構保存完好,它們仍然直立在雲霧和樹木中。俗話說,
賢者門有殘磚,光殿毀,墻毀。
文宗在臨湖處新建清暉堂以容納曉光。
林神慈的妖夢(註3),佛城四面八方。
湖中草長鶯飛,臺階前蒿草沙沙作響。
枯樹再盜酬,秤暫驚迎網。
不開雲刻臺,太平三聖齊來。
寧知竹侵苔,莫知春花泣。
平湖西去玄亭,筆的銀鉤與之相連。(註4)
次年,也就是同治十壹年(1872)冬,清政府大臣提議重修圓明園,並派員勘察現場,圓明園第壹次被盜的正式記錄由此獲得。根據內政部部長閬中桂寶的調查報告,“圓明園現存十三處,有莊嚴法界、雙鶴齋、紫碧山房、魚躍飛騰、耕雲堂、沈繡四用、唐誌國、克農軒、順天慶、春雨軒、杏花村、文昌閣、魁星樓。”然而,這份報告有疏漏之處。現仍保留有彭島瑤臺、林園金井、臧州塢、海月金凱、萬春園大皇宮大門(現圓明園遺址公園正門)、正覺寺及眾多附屬建築(註5)。
在重建圓明園討論之前的十二年,清政府就將圓明園列為皇室禁地,禁止未經授權的官員闖入圓明園觀光。這壹政策壹直堅持到庚子事變前夕(1900)。光緒二十三年(1897),李鴻章出訪歐洲,返回朝鮮。慈禧在頤和園召見他並設宴款待後,李愷的幕僚馬建忠、曾廣權參觀了圓明園,園中的老舍監非常好客,打算從李那裏得到壹件禮物送給李偉。過了幾天,光緒皇帝也來了,老監把李擅自私遊禁園的事告訴了皇帝。光緒皇帝隨後向翁同龢說起此事,翁同龢和李的關系壹直很緊張,於是抓住此事,彈劾李在禁園遊泳失禮。因為慈禧不同意這件事,所以沒有對李鴻章進行降職處分,只是罰款。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清政府對荒廢的圓明園控制的還是很緊的。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盡管政府對官員參觀圓明園控制得很緊,但對平民進入公園盜竊財產和非法砍伐樹木卻毫無控制。也許是自從火燒之後,清政府就沒有留下守衛公園的人了,只有少量的太監負責守衛。當然不可能擋住壹大片圓明園(註7)。即使在同治十二年(1873)決定重建後,對平民的劫掠也無法停止。“同治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圓明園西路十三號(指花園中央大道,不是現在的圓明園西路)七號西室兩間房被賊拆。”(註釋8)
圓明園的重建始於同治十二年(1873)十月八日,終於同治十三年(1874)九月。只持續了壹年,就因為難以籌集資金而結束了。據清政府內務府文件記載,花費了40.5萬兩以上的工程款。由於缺乏資金和建築材料,重建圓明園的規模很小。大宮門、鄭達光明堂、天地家泉(註9)的修復只完成了壹部分,工程在清朝財政困境中流產。
庚子之亂後二十七年,圓明園有小修。光緒二十二年(1896),慈禧、光緒遊覽圓明園後,花了96000多兩銀子,修復了雙鶴齋、環秀山房、集農軒、萬春園宮外橋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推測,從1860年火燒到1900年的四十年間,雖然對圓明園的磚、樹、殘存文物的盜竊從未停止過(註10),但仍在小範圍內進行,所以對圓明園遺跡的破壞並不嚴重,更何況這壹時期清政府也有所重視。據金勛回憶,他小時候住在海澱成府村,經常路過圓明園。從墻外的高處可以看到海悅金凱的大宮門、澎島瑤臺和萬春園。(註11)
庚子之亂(1900)是對圓明園的第二次毀滅性打擊。當八國聯軍打敗甘軍的聶士誠部和義和團,攻占天津,進犯北京,慈禧隨光緒出逃京城,北京內外大亂。當時,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的亂兵暴民鬧劇再次上演。駐防城內的八旗兵公然勾結地痞流氓在城內搶劫,而城外的守軍和流氓,很多可能被義和團打垮打散,更是囂張跋扈,把城變成了無法無天的世界。士兵和暴徒洗劫了西郊的陳設,圓明園也不例外。他們把亭臺樓閣、宮殿、銅獅都拆了賣(註12),連磚石石頭都不肯放過。這些人在圓明園設立了木材堆積站和燒炭的窯子,把拆下來的建築材料和幾萬株珍貴樹木分門別類堆放在園內。大的作為建築和家具材料出售,小的作為木材出售。福海著名的海悅金凱和澎島瑤臺也在此時被拆除。之前因為英法聯軍沒有燒毀,這兩個場景是圓明園保存最好的建築。
經過義和團運動中的大破壞,同治、光緒時期小修留下的圓明園遺跡已基本消失(註13),慈禧、光緒在圓明園這片荒涼的森林裏已無立足之地。光緒三十年(註1904)秋,內務府裁撤部分鎮守圓明園的官員(註65438+)末(註1911),譚(註15)前往參觀圓明三元遺址,離開清華西門,進入圓明園福源門(註16)。他想向大公爵雙鶴齋進貢,但已經看不到了。靈峰是壹塊石頭,相當孤獨美麗,依然屹立在喧囂之中。”(註:17)所謂“麥子長得像野田”,是因為1904年以後,很多窮旗人和其他農民陸續到圓明園開荒,把森林荒地和幹涸的湖沼變成了農田。
辛亥革命後,北洋軍閥公然拆除北京各園林中的建築,徐世昌拆除了何明園和景春園中保存最完整的寺廟的木材(註18),這是軍閥第壹次對園林進行掠奪。從此,(註19)步徐後塵,拆掉衛城、安佑宮的城墻和西樓的石頭,打造自己的“花園”(註20)。這些石頭壹開始都是流氓和暴徒不可能搬動的。王懷慶肆意盜竊圓明三園,已成為京內外軍閥和政客們的榜樣。他們趕到圓明園遺址,以王懷慶的名義搶劫、搬運園內物資,形勢如潮水般湧來,讓看護太監們無法阻擋。結果沒過幾年,圓明園裏僅存的、稍微像樣的建築材料都被洗劫壹空。(註:21)其中,張用長春園西樓的漢白玉建造了自己的墓地。據當時住在成府村、北大附近的老北京回憶,民國以來,幾乎每天都有裝滿圓明園遺跡的車輛經過,壹年四季都有,* * *持續了20多年。(附註22)
這壹輪盜掘圓明園的浪潮,最終將圓明園變成了方圓境內占地10平方公裏的壹片完整的荒地和農田,這是圓明園歷史上的第三次大劫案。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參與民初以後圓明園遺址拆遷的人,除了用光焰搏鬥的強大反派的敲詐勒索之外,還有優雅紳士的招數。如修建中央公園(現北京中山公園)時,移植了“蘭亭八柱貼”、萬春園(現存北海公園)青銅承露盤石臺座、長春園西樓、遠景藝術石圍欄、海月開光、另壹洞穴太湖石等。燕京大學在建校舍的時候,美國神父在圓明園用的材料最多。比較著名的有:安佑宮三華表(後遷立於老北京圖書館外)、壹石龍鳳、壹對白玉麒麟(置北大辦公樓前)、長春園海晏堂前的兩個噴霧臺、觀水法寶座前的五個石屏(西樓最精美的雕塑散落在北大校園內)。1930老北京圖書館建館的時候,很多資料都是從圓明園拿的。安佑宮裏除了壹對中國名表,還有壹對石獅子,文淵閣裏的兩塊石碑,福海西岸王營洲的壹塊昆侖石,公園大門外的兩塊黃色太湖石。在圖書館的西面,有壹塊象皮綠太湖石,配有白色大理石基座。頤和園也有圓明園的東西,比如仁壽殿前的銅匾。以上調查來自王維1957出版的《圓明園》壹書。
1
|評論
2011-11-19 18:30殺2012 |壹級
辛亥革命後,北洋軍閥公然拆除北京各園林中的建築,徐世昌拆除了何明園和景春園中保存最完整的寺廟的木材(註18),這是軍閥第壹次對園林進行掠奪。從此,(註19)步徐後塵,拆掉衛城、安佑宮的城墻和西樓的石頭,打造自己的“花園”(註20)。這些石頭壹開始都是流氓和暴徒不可能搬動的。王懷慶肆意盜竊圓明三園,已成為京內外軍閥和政客們的榜樣。他們趕到圓明園遺址,以王懷慶的名義搶劫、搬運園內物資,形勢如潮水般湧來,讓看護太監們無法阻擋。結果沒過幾年,圓明園裏僅存的、稍微像樣的建築材料都被洗劫壹空。(註:21)其中,張用長春園西樓的漢白玉建造了自己的墓地。據當時住在成府村、北大附近的老北京回憶,民國以來,幾乎每天都有裝滿圓明園遺跡的車輛經過,壹年四季都有,* * *持續了20多年。(附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