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論文摘要怎麽寫?

論文摘要怎麽寫?

1.這篇論文的摘要是什麽?摘要怎麽寫?

位於標題和序言之間,是文章的主要內部摘錄,起報告和檢索的作用。以前寫學術論文是沒有摘要的,現在有些論文加了摘要,但是寫摘要的目的和要求還需要進壹步研究。

二、國家標準對論文摘要作了如下規定:

摘要是報告,論文內容是簡短的陳述,沒有評論和批註。原意是“通知”、“傳遞”、“報告”。

第三,抽象的特征

寫作形式有三個特點:短、精、全。

1,短

篇幅短小精悍。字數不多,最短的十幾個字,最長的只有300字。

2、精致

內容簡潔,要篩選文章的精華。

3、完成

摘要可以是獨立的文章。有壹種檢索刊物——文摘雜誌,專門刊登文摘。

簡而言之,摘要是對報告和論文內容的簡要陳述。這說明摘要的對象主要是論文的內容,是論文的縮影,是論文的簡短陳述,沒有註釋和評論。本文的主要作用是讓讀者盡快了解論文的主要內容和結論。

四。摘要的內容

它的語言雖然簡短,但內容非常廣泛,基本內容如下:

1.學術研究的原因、目的、範圍和價值。即研究背景。(背景)

2.學術研究的對象、主要內容、實驗過程、觀察到的新現象和新成果。新成果的應用

引入了哪些新方法,新方法、新技術與舊方法、舊技術在產量、規模、成本、性能(方法)等方面的比較

3.主要結論及其價值。(結果)?

五、抽象4要素:

學術論文的摘要通常只有壹段,但有兩個核心點,壹是簡潔,二是全面。兩者並不矛盾。簡單性要求摘要不要寫無關的內容。全面意味著摘要應該盡力

以及論文的核心論點和相關結論。

本文的主要內容應以“問題-結論”為主導方法來寫。

1.本文所研究的問題是本文的主題。

2.方法論,即論文如果采用了有特色的方法論,就要在摘要中說明。

3.理論預設,即如果論文采用了不同於本題的理論預設和價值判斷,則應說明。

4.觀點和結論,即解釋論文的核心結論。如果論文中有很多結論,那麽重要性就是標準。

簡單來說就是“研究了什麽問題,用了什麽方法(基於什麽理論),得出了什麽結論”。其中,研究問題和結論必須涵蓋。

6.為什麽摘要錯的這麽離譜?

例1:本文從角色和個體關系的角度界定了法律行為的主體,說明了法律行為形成的途徑和內容,論述了個體社會化的過程及其法律社會化的兩個階段,指出,

介紹了現階段法律人格塑造的內容、意義和措施。

這份摘要按照論文內容列出了論文討論的所有問題,但並沒有說明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各部分與主題的關系,以及論文的核心結論是什麽。從這種抽象中,我們實際上無法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比如“解釋法律行為形成的方式和內容”,什麽方式?什麽內容?我們從抽象上不知道。“論述了個人社會化的過程及其法律社會化的兩個階段”,哪兩個階段?劃分標準是什麽?

換句話說,摘要的作用是讀者即使不閱讀文獻全文,也能基本理解作者的觀點或結論。如果作者對這個觀點或結論感興趣,可以選擇精讀文獻。如果妳能從摘要中看出作者的觀點或結論並不新穎或價值不大,妳可以直接跳過這個文檔。(其實這也是我們篩選文檔的基本方法。記住,不是所有的文檔都需要精讀。)

例2:公共政策是政府治理的基本手段。在“精準時代”到來之際,保證公共政策的精準性,制定和實施精準政策,促進公共政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更上壹層樓,應該是應有之義。“政策精準”作為公共政策的天然屬性,要求其達到高水平的“精細精準”,進而生成並運行“精準政策”。“政策精準”從根本上來源於其核心要素,主要依賴於政策主體的精準調控、政策對象的精準界定、政策目標的精準設定和政策工具的精準選擇。“精準政策”的實現需要精準研究與政策制定、精準政策制定、精準政策評估等各方面的綜合努力,從而實現整個政策體系和政策過程的全面提升。"(《政策精準與精準政策:精準時代的重要政策走向》,中國行政,2018,1)。

這篇摘要詳細而恰當,用幾句話表達了論文的核心內容和作者的觀點。可以作為寫作參考的範本。

“公共政策是政府治理的基本手段。在“精準時代”到來之際,保證公共政策的精準性,制定和實施精準的政策,將公共政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應該是應有之義。”說明了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表達了研究的意義。

“政策精準”作為公共政策的天然屬性,要求其達到高水平的“精細精準”,進而生成並運行“精準政策”。“政策精準”從根本上來源於其核心要素,主要依賴於政策主體的精準調控、政策對象的精準界定、政策目標的精準設定和政策工具的精準選擇。“精準政策”的實現需要精準研究與政策制定、精準政策制定、精準政策評估等各方面的綜合努力,從而實現整個政策體系和政策過程的全面提升。”清晰地闡述了觀點的結論,語言簡潔,用詞準確。

例3:目的/意義突發事件的頻繁發生,往往成為網絡輿情出現的重要導火索。研究突發事件中網絡輿情的產生機制,對於輿情的引導、控制和治理具有重要意義。方法/過程

基於信息生態學的視角,從信息、信息人的信息環境和信息技術四個要素中提取了事件信息、發布主體、信息受眾、信息技術和信息環境五個解釋變量。

采用比較分析法(csQCA)對40個突發事件進行比較分析,得到三個有效的條件配置。結果/結論研究結果表明,社會安全突發事件借助網絡媒體平臺,容易激發公眾負面情緒,提升網絡輿論的知名度。良好的信息環境不僅方便了公眾溝通,也在壹定程度上促進了突發事件中網絡輿情的產生;發布主體的非理性是突發事件中網絡輿情產生的重要原因。(信息生態學視角下的突發網絡輿情生成機制研究——基於40個突發事件清晰集的比較分析,情報學,2019,12)

這個例子是目前壹些期刊采用的結構化摘要的典型寫作方法。結構化摘要壹般要求包括基本部分,如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按照目標期刊的要求寫就行了。

完畢!

  • 上一篇:幼兒園防恐防暴應急預案
  • 下一篇:專業借貸罪始於何時?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