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能否起訴債務人提前還款?壹般情況下,要求提前還款是不可能的;但債務人有預期違約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提前償還欠款。
(1)壹般來說,債權人不能主張履行雙方事先約定了履行日期的協議。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償還借款。”這壹法律規定不僅約束借款人,也適用於貸款人。壹般情況下,除非另有約定,貸款人(出借人)不得在貸款到期前要求提前還款,否則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在這裏,是維持契約的穩定性。而且合同的履行要遵循誠實信用原則,雙方都要誠實信用地履行合同。如果催促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可能會給他造成損害。
(2)債務人發生預期違約,債權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提前主張債權。
《合同法》第壹百零八條也規定:“當事人壹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屆滿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根據該條規定,壹方有預期違約的,另壹方可以在履行期屆滿前要求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這種預期違約包括以下兩種情況:壹方明確表示不履行合同義務;壹方當事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
只要壹方有上述兩種情形之壹,另壹方可以在履行期屆滿前要求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比如雙方約定,在貸款期間,每月向債權人支付壹定的貸款利息。然而,在支付第壹個月的利息後,債務人停止支付。此時構成預期違約,債務人以自己的行為表示不再履行合同義務。為此,根據《合同法》第壹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壹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不履行合同義務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因此,債務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按照約定繼承和履行合同。如果不履行,就構成違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提前主張債權。
第三,債務人提前還款的後果是什麽?壹般情況下,債務人應當在債務履行期限內履行債務,即債務人既不能延遲履行,也不能提前清償。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拒絕接受。但這只是原則性規定,現實生活中也有例外:債務人提前還款行為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債權人不得拒絕。
具體到借款合同,如果借款人提前向貸款人歸還借款,通常不會損害貸款人的利益,也有利於資金的及時回籠和流通。事實上,借款人的提前還款行為往往是借款人放棄了自己的定期利息。因此,只要借款人提前還款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貸款人不得拒絕接收。
貸款合同通常是有償合同,所以貸款合同中往往會涉及到利息條款。借款人在還款期限內償還本金的,還應按約定向貸款人支付利息。那麽,借款人提前還貸時,利息如何計算?法律規定:“借款人提前還款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按照實際借款期限計算利息。”本案計算利息的利率標準,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我們認為,合同中有約定的,按合同中的約定辦理;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計算。
綜上,民法第五百三十條規定:“債權人可以拒絕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但提前履行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以上是我對債務人提前還款的法律依據的介紹,希望對妳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