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種植牧草的國家有哪些補貼?

種植牧草的國家有哪些補貼?

第壹,有兩個,如下:

草原生態保護補貼和獎勵

為加強草原生態保護,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產品供應,增加牧民收入,國家自2011起,在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肅、寧夏、雲南等八大草原牧區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內容主要包括:實施禁牧補助,對生存環境非常惡劣、草地退化嚴重、不適宜放牧的草原實施禁牧和封育,中央財政按照每畝每年6元的計算標準對牧民進行補助,初步確定5年為壹個補助周期;實施草畜平衡獎勵,對禁牧區外的可利用草原,在核定合理載畜量的基礎上,中央財政按照每年每畝1.5元的計算標準,對未超載的牧民給予草畜平衡獎勵;給予牧民生產性補貼,包括牲畜種子補貼、牧草種子補貼(每畝每年10元)和生產資料綜合補貼,每戶每年500元。2012年,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範圍擴大到山西、河北、黑龍江、遼寧、吉林等5省和黑龍江農墾總局牧區、半牧區縣。13個省(自治區)的所有牧區和半牧區縣均納入政策實施範圍。2013年,國家繼續在13個省(區)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中央財政投入補充獎補資金15946億元。2014年,國家將繼續實施13省(區)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實施農業資源再生試點政策

根據國務院有關部署,目前,農業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編制《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4-2020)》,同時會同國家發改委編制《農業突出環境治理總體規劃(2014-2018)》,不斷建立和完善農業資源保護政策和農業生態環境補償機制,促進農業環境。規劃的農業環境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壹是開展耕地重金屬汙染治理。以南方酸性水稻土產區為重點區域,以降低農產品中重金屬含量為核心目標,以農藝措施為主體,輔以工程治理手段,在摸清汙染底數的基礎上,對汙染耕地進行生產修復,同時對示範農戶給予合理補償。二是開展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在農業面源汙染嚴重或環境敏感的流域,開展典型流域農業面源汙染綜合治理示範建設。在養殖、地膜、稭稈等汙染問題突出的地區,實施規模化畜禽養殖汙染治理、農田地膜回收再生、稭稈綜合利用、水產養殖汙染治理等示範建設。三是進行地表水超采和地下水超采。在地表水超采和地下水超采問題嚴重的地區,要加大農業節水工程建設力度,調整種植結構,種植耗水量低的作物,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逐步改善農業環境和水生態環境。四是啟動新壹輪退耕還林還草。在25度以上陡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實施退耕,堅持宜林宜草,實現生產、生態、生活有機結合。五是開展農牧交錯帶耕地草地管理。針對農牧交錯帶廢棄的耕地草地,通過退耕種植優質牧草,使其成為穩定的人工草地,逐步恢復草地生態系統。六是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針對東北地區黑土層變薄,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的情況,重點調整種植結構,增施有機肥,深松,坡耕地建設農田保護設施。第七,開展濕地恢復和保護。針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內的國際重要濕地、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濕地公園等重要濕地分布區域,開展圍墾濕地取得的耕地。

二、牧場簡介:

飼草,壹般是指家畜用的草或其他草本植物。飼草再生性強,壹年可收獲多次,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成為飼養家畜的首選。牧草品種的質量直接影響畜牧業的經濟效益,需要引起重視。

  • 上一篇: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 下一篇:專論參考格式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