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安委會建立客運企業安全管理“黑名單”制度,全面推行客運企業交通事故和交通違法抄告制度,督促落實客運企業主體責任。對事故責任企業實行“三追兩查壹掛牌”,即根據實際情況對事故發生地企業的安全管理人員和駕駛人員追究刑事責任、進行行政問責或給予行政處罰;對企業駕駛員進行安全教育、學習、考核、檢驗,對企業運營車輛進行安全技術檢驗;每季度以“交通安全重點隱患單位”的名義對存在嚴重隱患的企業進行掛牌,並對所有掛牌企業進行媒體曝光,實行“三停三銷”制度,即發生壹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運輸事故1起,自事故發生之日起1年內不得新增客運線路;1年內發生兩起壹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運輸事故,或者1起壹次死亡10人以上道路運輸事故,3年內不得新增客運線路。
1年內發生兩起10人以上道路運輸事故或者1起30人以上道路運輸事故的,依法取消線路經營權。對造成1道路運輸事故並負同等責任的營運駕駛員,依法吊銷從業資格證,3年內不得參加從業資格考試;對發生1死亡3人以上道路運輸事故並負同等責任的營運駕駛員,依法吊銷從業資格證,終身不得參加從業資格考試;因超速50%被吊銷駕駛證的,依法吊銷其從業資格證。2011以來,191存在交通安全隱患的客貨企業被列入整改名單,並通過媒體曝光,組織4.3萬名專業運輸駕駛員接受交通安全培訓,115名乘客被取消從業資格,2.4萬輛客運車輛被重新檢測。(2)始終把路面監管作為事故預防的主戰場。依托重慶市在國道、省道、縣道設置的22個省際檢查站、122個固定檢查站、228個流動檢查站,建立了嚴密的路面查控體系,嚴禁車輛出站、出城、上高速、越界,實現轄區道路全覆蓋,嚴重違法。建立了“六定”服務機制(定點設崗、定期巡路、量化行動、定責任落實、定人落實、定標考核),提高見警率和辦事率。
圍繞“四個重點”(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目標、重點違法行為),開展“七個專項整治”(客貨汽車、7座及以上面包車、危險化學品運輸車、校車、摩托車、旅遊客車、拖拉機),嚴厲打擊各類交通違法行為,遏制和減少重特大事故。2012年,“三超壹乏”引發的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53.1%,死亡人數同比下降61.2%。因酒後駕駛違法引發的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8.1%,死亡人數同比下降28.6%。(3)始終把農村公路安全監管作為事故預防的重中之重。壹是落實管理責任,著力解決“誰來管理”的問題。重慶有公路118500公裏,其中縣道占82.7%。此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礎設施滯後,監管力量薄弱,是影響重慶道路交通安全的“瓶頸”之壹。重慶市委市政府把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防範重特大事故和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國發[2012]30號)緊密結合起來,出臺實施意見,通過市安委會、市道路交通安全聯席會議、市交通安全辦(區、縣、鄉、村)進壹步構建農村道路交通安全“三級”。完善了鄉鎮公安、安監、綜治、信訪、司法、人武部“六位壹體”的安全管理模式。全市840個鄉鎮全部建立了交通安全管理辦公室,人員、設備、經費都有了保障。專職和兼職監管人員7088人,平均比例為每萬人2.16人。
2009年以來,市、區、縣、鄉投入費用分別為5000萬元、200萬元、1 ~ 20萬元,每年遞增10%。二是解決安全問題,重點解決“管什麽”的問題。針對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的規律和特點,重慶市充分運用法律法規和各種有效手段,圍繞摩托車、微型面包車和農村道路管理重點,進壹步加大“嚴防、嚴治、嚴管”力度,堅決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009年,我市開展了摩托車帶車牌、限兩人、戴頭盔、靠右行駛的專項整治行動,道路交通安全狀況明顯好轉。針對農村微型面包車安全隱患突出的問題,重點加強7座以上微型面包車整治,及時查處微型面包車超員、超速等交通違法行為。建立健全農村公路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長效機制,對壹般道路隱患立即排查治理,對重大隱患掛牌督辦限期整改,對整改周期長、整改難度大的隱患通過現場值守、臨時管控、設置警示標誌等措施加強防範。
三、堅持加大投入,實施“生命工程”,構建道路交通安全防護體系(1)根據道路特點完善安全防護設施。重慶直轄市面積8.24萬平方公裏,其中80%以上是山區,90%的重特大交通事故發生在公路的彎坡、臨水、臨崖路段,基本防護設施不足或不完善。重慶痛定思痛,下決心進行險段整治。2003年以來,重慶市先後出臺了《重慶市縣鄉公路危險路段安全保障工程實施細則》、《重慶市公路安全保障“十壹五”規劃》等多項法規和文件。提前在落差6米以上的道路和危險路段高標準安裝防撞護欄,探索出壹條復雜地質條件下預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徑,被群眾譽為“生命工程”。
(二)推廣力度大,建設標準高。為了保證“生命工程”的進度,重慶加大了投入,各區縣也創新思路,根據實際情況籌集資金。在巫山縣,財力緊張時,縣政府堅持“提前投入,主動防範”,創新圍欄安裝投融資模式。縣政府積極與市級部門溝通,與重慶安監局、崇安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三方協議”,由崇安公司投資融資,縣政府十年還本付息,並在危險路段安裝圍欄400公裏,為全市解決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短缺問題提供了範本。截至2012年底,重慶累計投資22億元完成14000公裏“生命工程”,其中投資6.8億元改造危橋706座,投資3.2億元建設跨改公路橋98座,完成國省道修復任務1030公裏,提高了公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三)“生命工程”成效顯著。高標準的“生命工程”明顯提高了道路安全防護能力,有效遏制和減少了群體性傷亡引發的交通事故。“生命工程”實施前5年,重慶市共發生6起重大交通事故,平均死亡10人。“生命工程”實施以來,2003年至2007年,全市年均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下降到2起,2008年以來僅發生1起,近5年未發生翻車重大事故。“生命工程”在預防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生命工程”防撞護欄有效阻止了至少2000起車禍,避免了7000多人傷亡。也有人在護欄上纏上紅絲帶,感謝“生命護欄”救了他們壹命。第四,堅持防控並舉,重在預防,構建道路交通安全科技體系。2004年以來,重慶投資3000萬元建設了“重慶市道路運輸車輛安全管理系統”,為全市3.2萬余輛客車、500余輛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安裝了GPS動態監控設備,實現了農村客運GPS全覆蓋和“兩客壹危”全監控。41區縣運管機構搭建了監管平臺,完成了“運管局、區縣辦(所)、企業”三級動態監管體系。目前,重慶對安裝GPS的營運車輛實行“五個100%”標準管理,包括GPS上線率、交通違法查處率、安全宣傳率、GPS違法處理率、淩晨2點至5點停車休息率。
通過動態監控系統的應用,將車輛超速控制在5%以下,下壹步將重點開發通過動態監控防止疲勞駕駛的系統。在推進道路交通安全智能監控方面,重慶投入1.61億元,規範交通設施建設。主城區路口標線率達到96%,信號燈標準設置率達到98%,達到“暢通工程”壹級管理水平。投入移動執法終端2200余臺,建成了機動車檢驗遠程監控系統、機動車及駕駛人互聯網查詢系統、路面移動執法系統。啟動地方公路視頻監控平臺工程,建立地方公路電子地圖出行服務系統。全市58個二級以上公交站點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完善高速公路安全設備,安裝高速公路固定測速儀150套,投入多功能遠程視頻執法車48輛,實現了全市近2000公裏高速公路安全監控全覆蓋。本文介紹了《重慶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經驗》的內容。歡迎訪問仲達咨詢了解更多信息。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