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壹直被認為是智慧的化身,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簡直就是神。他準確預測敵人的行動,不斷施展各種招數,給人的感覺是諸葛亮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但是《三國演義》中有很多關於諸葛亮的神話。比如草船借孫權之箭代花諸葛亮(赤壁之戰諸葛亮的情節除了勸孫劉聯外基本都是虛構的),薄王坡被燒,司馬懿被困上谷。
很多朋友,尤其是喜歡三國演義的讀者,看到這裏可能要問了。諸葛亮真的沒那麽壞嗎?這壹切都是羅貫中強加的?哪怕只是壹個普通的官員?當然不是,真正的諸葛亮還是壹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家,這壹點從三國時期就被很多名人認可。諸葛亮死後,諸葛亮的死敵司馬懿翻著諸葛亮的兵書和布陣圖喊道?世界奇跡?。蘇軾評論?密如鬼魅,快如風雷?說明諸葛亮用兵有思想,思路清晰,果斷。
真正的諸葛亮是壹個怎樣的人?
1.管理內部事務,擴張領土
《三國演義》是壹部關於戰爭的小說,自然讀者最關註的是軍事戰爭,以至於很多讀者潛意識裏認為諸葛亮的形象是壹個軍事家。其實不僅在軍事上,諸葛亮在政治和文學上都是出類拔萃的。軍事方面,諸葛亮治軍非常嚴格,說話算數。隆中對劉備時,表現出“三分天下”的戰略思想,幫助劉備從無家可歸中奪得三分之壹天下。曹操南下,諸葛亮說服孫劉結盟。劉備死後,諸葛亮平定西南,多次北伐,但國力差距十分懸殊,最終未能統壹全國。但這並不妨礙諸葛亮是壹個優秀的軍事家。成為壹個偉大的戰略家,並不完全體現在壹兩個小小的競選策略上,而是要有遠大的戰略眼光。
政治上,諸葛亮幫助劉備、蜀國制定了相應的法規,試想,要負責壹個國家法規的制定和執行,需要多大的政治勇氣。諸葛亮本身就是壹個清官,壹心為公,這也是他被千古景仰的原因之壹。漢中時期,諸葛亮休整勸農,抓住當地的地理優勢,修築運河,灌溉農田,這與蜀國的經濟發展是分不開的。
2.知識淵博,樣樣精通
諸葛亮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壹位優秀的學者,例子不正是他文學造詣的體現嗎?諸葛亮精通各種書法,還會撫琴和繪畫。他真是個全能專家。他需要處理很多政務和軍事部署,但也不忘練字。
諸葛亮出山前,喜歡在山中彈琴唱歌,精通音律(這場景妳想想都美)。據傳,他還寫了壹本書,秦鏡。
目前很多資料表明,木牛流馬確實是諸葛亮所為,這也是諸葛亮智慧的體現,有助於運糧運草,緩解兵源壓力。
諸葛亮早年生活在山林之中,自然要種田,這也是諸葛亮治理蜀漢時能夠以種田為主的原因之壹。
3.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對劉備會見他的好意印象深刻。劉備死後,不忘當初幫助劉禪,獻出了自己最後壹滴血。蜀國是三國中最弱的壹方。諸葛亮時刻記得幫助劉備奪得天下,多次北伐。雖然最後病重,但他還是親自率軍出擊。
作為宰相,諸葛亮什麽都不疏忽。他北探曹魏,內治朝綱,親自審察,把蜀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忠心輔佐先主,臨死前命部下挖坑掩埋。他死後沒有給後輩留下多余的財產,真是當之無愧的歷史畫卷。
總之,真實的諸葛亮不遜於言情,是壹個優秀的政治家,有遠見的軍事家,有很高的文學修養。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