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學外語,老人當然不僅僅是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生,更是壹個有夢想有現實的人。學外語就是要用,用文字實現自己的“夢想”:出錢在墨脫希望小學給蒙巴孩子上外語課。
老人沒想到,86歲還學會了壹門外語,震驚了上海師生的心。老人幫助學生的事跡和關愛下壹代的精神傳遍了校園,特別是學校放映了以陳正為原型的《心跳墨脫》,進壹步激發了師生們尊老愛藏的熱情。他們或捐款,或進行義賣,籌集資金支持墨脫希望小學的發展,並組織了“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向感動校園的陳正等人學習”的暑期教育團,準備去西藏支教。
2007年“五壹”假期,陳正悄然離滬,前往西藏林芝,與當地有關部門協商,精心設計了壹條相對安全的留學生進入墨脫的路線,讓他們可以從拉薩直飛林芝。念及學生沒有收入,他用自己在當地的名聲聯系了免費車輛,具體落實學生到墨脫的吃住交通。
2007年,陳正出席了中央銀行黨代會。當著他的面,央行領導對鈔票廠黨委書記說:“以後不能讓陳正壹個人去西藏,要照顧好老人。”回滬不久,廠領導聽說陳正要去西藏和墨脫,非常著急。工廠領導找到外國領導,說他們要求阻止陳正學生到妳們學校旅遊。外方領導無奈地表示,這是學生自發的活動,學校很難幹涉。廠領導多次勸阻老人進藏。老人說,如果同學進了墨脫,他不放心。最後答應只去林芝,不去墨脫。8月2日,教育團出發,抵達林芝,受到地委教委團委的熱情接待。他們派幹部提供車輛,壹路護送學生進入墨脫。從不拒絕接受晚年的陳正這次顧全大局,最終留在了林芝。訪問團分成三隊,分別去三地的小學,最遠的是尚超廠後塌鄉的希望小學。
在陳正的帶動下,教育集團用愛心和汗水展示了當代大學生的風采。他們勇於挑戰,肯吃苦,樂於奉獻,這在80後獨生子女群體中尤其難能可貴。
陳正資助學生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資助本身。它不僅對民族團結進步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西部地區教育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對年輕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產生影響,是壹種精神和希望的傳遞,帶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去關心下壹代。
多年以後,墨脫、昭蘇和公山的孩子們永遠不會忘記,曾經有壹位老黨員土著,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身於民族教育事業,為他們的成長克服了多少困難,付出了多少努力。多少年後,付鈔人永遠不會忘記,曾經有壹位老黨員,投身於精神文明建設,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創造了不朽的精神財富;多年以後,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學生們永遠不會忘記,曾經有壹位老黨員,在人生最關鍵的時刻,用他博大的愛心和蒼老堅強的意誌,震撼了自己的靈魂,指引自己走上了壹條希望之路...上海輕工控股集團的壹位退休幹部曾感慨:“上海印鈔廠創造的物質文明——人民幣,花了,用完了,但是。
青山有幸埋葬了它的忠誠和英雄主義,留在了世界上——陳正。
原名陳成都,福建永定縣金鳳區古洋村人,1905。我父親在外面做生意,家裏有點家產。陳正小時候在村裏的壹所私立學校學習,然後在中川縣的友興公立學校學習。小學畢業的時候才14歲,也就是被家裏人娶了。婚後去廣東大埔中學讀書。中學時期,陳正受到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農民運動迅猛發展的影響。他在學校發起組織了學生會,並被選為學生會主席。
1922年秋,陳成都大埔中學初中畢業後改名“陳正”,考入陳嘉庚先生創辦的廈大集美學校師範部。從1922到1923,集美學校聘請了壹批進步教師,講授和講解各種新思潮,包括馬克思主義觀點,對學生影響很大。陳正利用學校圖書館豐富的藏書,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書籍,開始接受和信仰馬克思主義。
1923年冬,陳正寒假回到永定下洋。假期裏,他和曾木存、胡永東等集美學生邀請永定42名進步青年出國留學,組織了“晨鐘社”。“晨鐘俱樂部”以“改造社會、改造意識形態”為己任,制定了28條章程,規定了會員的權利和義務,選舉陳正為副主席兼總務委員會主席。同年65438+2月,該社出版社會雜誌《鐘》第壹期。後來,陳正等人還發起組織了“金鳳新劇社”,深入農村演出新劇。“晨鐘會”等活動成為永定縣啟蒙思想的先驅,傳播新思想。1924 1月,第壹次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正式形成。同年秋,廣州國民黨組織部開始在集美學校秘密組織國民黨(左派)組織,通過國民黨中央廣東委員會和共青團廣東委員會稱之為“福建青年會”。在中共中央廣東委員會和共青團廣東委員會的指導下,集美國民黨左派發起創辦了《星火周報》,並出版了《星火周刊》,以反帝反封建、宣傳國民革命、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要內容。陳正的思想政治覺悟迅速提高,被吸收進國民黨。
5月1925日,5月1日,集美國民黨左翼發起召開紀念五壹國際勞動節大會,邀請全校師生和校外的路石工人參加。陳正在大會上作報告,號召師生到工農中去學習。
1925年秋,陳正、曾木村畢業於集美學堂師範系,即回鄉創辦下洋院(設有小學、初中)。辦學經費都是創始人自己籌集的。陳正動員父母向楊光捐款6543.8萬元和5石大米。大部分老師都是畢業於集美學校和大埔堂的進步青年。陳正是教務長,教授“公民學”。他們以外國公學為陣地,向學生宣傳革命思想,組織當地青年閱讀《指南》、《中國青年》、《生產者黨宣言》等革命書刊,傳播馬克思主義。
1926 10,北伐東路軍進軍福建,推翻了北洋軍閥在福建的統治。中共黨員、第六屆廣州農講所學員胡永東、王奎福,受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和國民黨中央汕頭特委派遣,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龍)汀、張(州)、龍(巖)路特派員”的身份回到永定,開展農民運動和黨的建設工作。他們先後發展陳正、曾牧村加入中國* * *產黨,並於同年冬在夏陽書院成立了中* * *金鳳支部,以胡永東為書記。5438年6月+次年10月,支部劃歸閩南特委領導,陳正繼任支部書記。1927年4月初,福建國民黨右派造反,殘酷屠殺全省* * *生產者和革命群眾。隨後,上海“四·壹二”反革命政變和武漢“七·壹五”政變相繼發生。面對白色恐怖,陳正根據閩南特委的指示,把力量轉向農村,堅持鬥爭。他們在永定陳東坑和高頭積極發展中國* * *黨員和* * *青年團成員,組織黨領導的紅色農會,啟發農民覺悟,調動農民革命熱情。
1年8月,南昌起義爆發。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對國民黨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抵抗的方針。8月11日,中共中央向兩廣省委、閩南委發出批示,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傳到福建。陳正得知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後,立即向父母要了300塊大洋,並開始購置武器,準備在永定金峰山區組建革命武裝。
9月10日,南昌起義軍在前往廣東途中到達上杭縣。周恩來等人會見了前往上杭迎接起義者的永定黨組織代表張鼎成、陳正、陸兆禧,詳細介紹了中共中央舉行南昌起義的決定、起義的經過以及起義者南征廣東的計劃和意義,並向他們強調,首要任務是實行土地革命,解決農民問題。這使張鼎丞、陳正等人對革命更有信心。從上杭回到永定後,陳正等人組織了120多名骨幹的工農赤衛隊,與張鼎丞組織的西南工農赤衛隊同時上前線,配合南昌起義軍攻打大埔縣,殲滅守敵大部,取得偉大勝利。潮汕、三河壩起義軍失敗後,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朱德、陳毅率領部分起義軍離開廣東,準備進入湘贛粵邊界開展遊擊戰爭,途經平和縣秀路西時召開了軍隊幹部會議。被選派到閩南的平和縣黨組織代表、、陳參加了會議。朱德指示永定、平和的黨組織在今後的鬥爭中,既要開展農民運動,又要開展武裝鬥爭,把農民運動和武裝鬥爭緊密地結合起來,同時註意和鄰近的閩粵邊區各縣的革命鬥爭互相聯系,互相支持。陳正和其他人深受啟發。?
同年,5438年6月+10月,閩南特委決定成立永定縣委。專委會書記羅明隨陳正、曾木村、陸兆禧分赴雷虎、金沙、太平等地,與各支部領導協商縣委書記人選,籌集會議經費,確定會議地點。65438年10月25日,永定縣第壹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了10名縣委委員,並於年* * *正式成立永定縣委。陳正當選為縣委委員,並擔任“組織委員”。會議決定堅決執行“爭取群眾、武裝暴動、土地革命、建立蘇聯”的鬥爭方針,以西南為中心,聯系雷虎、金豐,迅速發展革命力量,準備發動武裝暴動。會後,陳正等縣委成員分頭深入各區鄉發動群眾,大力發展黨的基層組織、農會和農民武裝,積極開展反對苛捐雜稅和“分糧吃大戶”的鬥爭。在此期間,陳正、蔣桂華主持成立了中峰區委。同時,他帶頭在家裏積糧?2 000?於進分發給群眾,他還想盡辦法動員母親從父親出國出差的錢裏拿出幾百元,解決革命經費困難。永定縣委用這筆錢建立了地下兵工廠,沒日沒夜地趕制出大刀、梭標、單發槍等武器,準備武裝暴動。
同年6月28日,張鼎成、阮山、陸兆禧、陳正等永定區農村農民舉行了震驚八閩的“永定暴動”。農民軍曾壹度侵入永定縣城,打開監獄,解救被捕黨員和革命群眾,極大地鼓舞了閩西各縣黨組織和革命群眾的戰鬥精神,沈重打擊了閩西國民黨反動統治。
永定暴動後,暴動武裝退回金豐。陳正、陸兆禧、蔣桂華等。將暴動武裝改編為工農革命軍和農民永定赤衛隊,開始在永定各區鄉打土豪分田地,實行土地革命。1928年下半年,閩西各縣革命武裝改編為閩西紅軍第七軍第十九師,進行“閩西總暴動”。但由於敵我懸殊,“閩西總攻”很快以失敗告終。此後,隨五十六團在金峰山與永(丁)、平(賀)、達(蒲)交界地區作戰。同年65438+2月,中央* * *閩西特委和中央* * *永定縣委同時被敵人破壞。陳是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中接任永定縣委書記的。
1925年5月25日,第二次進入福建的紅四軍攻占永定縣城,指導永定縣委成立永定縣革命委員會,張鼎成任主席。革命委員會組織力量,在紅四軍的幫助下,在各縣、雷虎、金鳳等地廣泛開展群眾工作,消滅反動的民團勢力。同年7月,陳正在毛澤東的親自指導下,出席了閩西第壹次代表大會。大會確定的“爭取閩西工農割據”的“總路線”,使陳正進壹步明確了黨在閩西的路線、方針和任務。從此,以陳正為首的永定縣委開始在全縣鞏固和擴大黨的組織,廣泛深入地發動和組織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壯大紅色武裝。八月,毛澤東來到了金峰山的牛谷。陳正、張鼎丞、陸兆禧等人經常到牛谷向毛澤東匯報永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情況,聽取毛澤東的教導,並經常陪同毛澤東到農村訪貧問苦,進行社會調查。在陳正和永定縣委的領導下,金鳳地區的革命鬥爭蓬勃發展,蘇維埃政權更加鞏固,成為鞏固的紅色根據地。
為了撲滅革命之火,國民黨軍隊和反動民兵於1929年7月開始了對閩西蘇區的“三省吾身剿共”。隨即,永定中川民兵、上金峰民兵、中金峰民兵與廣東國民黨軍陳維元會師,* * *進攻金峰山紅色根據地。陳正聞訊後,即派員了解敵情,星夜與縣委其他領導趕到毛澤東住處,制定了保衛根據地的作戰計劃。隨後,陳正率領赤衛隊和部分地方紅軍部隊,人數達150余人,埋伏在敵人進入金鳳根據地腹地的最後壹道防線——磧口塘山區。在陳正的指揮下,這次伏擊* * *打死打傷敵“先遣隊”近400人,俘虜120余人,繳獲武器彈藥壹批。敵人的進攻也因為“先遣隊”被消滅而“打了退堂鼓”。此後,陳正、陸兆禧率領永定工農赤衛隊多次配合紅四軍主攻,為保衛蘇區、粉碎敵人“剿三省吾身”做出了貢獻。
永定蘇區在陳正和永定縣委的領導下,在粉碎敵人“剿三省會”的同時,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和鞏固。到1930上半年,永定黨組織有12個區委,111個支部和黨員?1 425?人;* * *團支部也發展到100多人,團員300多人;先後召開了三次縣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和12區蘇維埃、113鄉蘇維埃。恢復了縣總工會,先後建立了店員、縫衣等工會組織10個,建立了縣婦聯、共濟會、少先隊、兒童團體等群眾組織。1930年3月,閩西紅軍第九軍成立,永定赤衛隊編為第三團。陳正為永定蘇區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1930年2月,中央福建特委第二次擴大會議召開,增補陳正為特委執行委員。不久,他被改為特委常委。大約在這個時候,閩西蘇維埃政府籌備處在龍巖成立,陳正當選為籌備處成員之壹。3月18日,閩西工農兵第壹次代表大會在龍巖召開,閩西蘇維埃政府正式成立,鄧子恢任主任,陳正當選為閩西蘇維埃政府文化建設委員會執行委員兼主任。同年5月,閩西紅軍第九軍改編為紅軍第十二軍,軍長鄧,政治委員鄧子恢,任政治部主任。6月,紅四軍第四縱隊與閩西紅二軍第壹縱隊合編為紅二軍,其司令員胡紹海、政委鄧子輝、陳正調任紅二軍政治部主任。7月,陳正不再擔任閩西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兼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此後,陳正隨紅21軍先後在閩西蘇區東南部的龍巖縣漳平縣萬安、白沙、十八鄉、永福等地打擊反動民團,鞏固了蘇區邊界。後赴連城古田、梅村進行遊擊戰爭,並在古田協助建立上堡、鮑忠、下堡革命委員會。
1930年8月,受李·“左”傾冒險主義影響,紅21軍在龍巖宣誓就職後,冒險進攻東江。由於敵強我弱,紅21軍接連受挫,不得不於9月中旬退回閩西革命根據地。9月下旬,疲憊不堪的紅21軍轉攻上杭,再次遭受挫折。由於人員傷亡和開小差,軍隊大幅減員,全軍從最初的?3 000?人數減少到400多人。看到革命武裝力量遭受這樣的損失,陳正非常難過,他對“左”傾冒險主義非常不滿。5438+00年6月,紅21軍和紅20軍的富余人員合編為新的紅十二軍,陳正離開部隊到地方工作。165438+10月,閩西蘇維埃政府第二屆第二次委員會會議召開,任命陳正為政府財政部長。
1930 12、中國* * *閩粵贛邊特委成立,黨中央任命鄧發為特委書記。次年3月,特委召開擴大會議,傳達貫徹黨的六屆四中全會所提倡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地把所謂肅清黨內革命派當作閩粵贛邊區黨組織的主要任務之壹。4月,陳正被誣為“社會民主黨”,因為他對“左”傾冒險主義極為不滿。他只有26歲。新中國成立後,陳正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評為革命烈士,家鄉古洋村更名為“陳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