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誠實信用原則及其在民法中的體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第七條是誠實信用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秉持誠實信用,信守承諾。
在民事活動中,民事主體應當以誠實信用為準則,妥善處理好兩種利益關系,即第壹,在處理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時,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壹方民事主體應當以對自己事務的註意來對待另壹方的事務,做到既不欺騙他人,也不損害他人,使各方都能獲得自己的合法利益。其次,在處理當事人與社會利益的關系時,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意味著當事人不得通過自己的民事活動損害社會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因此,民事主體無論是行使權利還是履行義務,都必須善意尊重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合法權益,誠實履行義務。
在民事活動中,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講究信用,信守承諾。當當事人違反承諾或者意思表示不當時,應當依據誠實信用原則予以禁止和處罰,或者確認意思表示無效,或者根據真實意思予以解釋。
二、誠信原則的地位
誠實信用原則體現了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在民法基本原則中占據主導地位,是現代民法基本精神的體現。
(1)誠信原則的經濟基礎。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現代經濟充滿了復雜性和高風險性,這就要求民事主體以更加真誠守信的主觀心理和客觀行為參與民事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保護交易安全,實現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和社會公正。因此,誠信原則作為壹項基本原則,不是人為操作,而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2)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民法的壹項基本原則,是民法精神和立法者意誌的直接體現。它的根本屬性來自於內容的根本和效力的壹致。誠實信用原則不僅是立法者主觀意誌的體現,也是現代民法精神的根本體現。現代社會關系的本質和規律表現在民事領域對公平正義的追求,體現了社會本位主義的要求。作為維護民事主體間利益平衡的誠信原則,它與公平正義具有相同的價值內涵。立法者必須在民法典中確定誠實信用的基本原則,以保證立法者的主觀意誌與民法本質的客觀要求的統壹,為法律的適用和法律漏洞的補充提供法律壹致性基礎,以滿足立法者的意誌。
(3)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基本原則中的指導作用。現代民法是以誠實信用原則為核心的法律制度。雖然誠信原則與其他原則在內涵和側重點上有所不同,但誠信原則與其他基本原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公平原則和誠信原則具有相同的價值內涵;權利不濫用原則、情勢變更原則和同等賠償原則是誠實信用原則的具體化和制度化;遵守法律政策原則,維護社會公德、公共利益和國家規劃原則,是誠信原則的應有之義和補充。因此,誠信原則是民法的最高指導原則,是民法的“原則”,當然也是民事立法、守法、司法的“帝王條款”。
第三,誠信原則的功能和作用
誠信原則作為民法的壹項重要基本原則,不僅直接體現了民法的本質和立法者的意圖,也是公民應當遵守的最低道德底線。這壹原則不僅在立法上意義重大,而且在司法實踐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彌補法律漏洞的功能和作用:誠實信用原則本身具有條款靈活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它可以彌補現有法律的不足。
(2)誠信原則對當事人的功能和作用:誠信原則要求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各種沖突和矛盾,維護各方利益。各種民事主體因追求不同的經濟利益而進行民事活動,相互之間往往存在各種矛盾和沖突,需要借助誠實信用原則來平衡。
(3)誠信原則對法官的作用和功能:誠信原則是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授予。立法機關也意識到法律很難容納許多不可預測的情況,所以授予法官壹些補充和發展法律的權力,即賦予法官相當大的自由裁量權,這也承認了司法活動的創造性和主動性。
以上是對誠實信用原則及其在民法中的體現的介紹。誠信是為了更好地彌補法律漏洞,也是為了約束民事主體的個人行為,減少壹些利益沖突和糾紛的發生。為此,如果妳不了解,可以咨詢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