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部分:《走進中學》第壹部分:談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從小學到初中,意味著學生從壹個小學生變成壹個初中生,這是學生發展的壹個新階段。學習環境和學習任務發生了變化。因此,本課程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面對新環境,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新集體、新老師、新同學,更好地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
在這個盒子裏,首先要了解學生對新學校、新生活的感受,因為有可能學生說自己就讀的學校並不是自己喜歡的或者理想的學校,所以給予正面的引導,讓學生發現新生活中的樂趣,這壹點非常重要。班級內學生之間的和諧程度也在壹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未來生活的小環境的好壞。從大環境開始到小環境,學生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孤獨感會逐漸減弱,學生之間的和諧程度也會提高。
2、表示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新的學習環境,面對新同學、新班級,與同學相處融洽,對新學校、新班級有壹定的歸屬感,對初中生活充滿興趣,滿懷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3、表示教學重點和難點:
“珍惜新的開始,樹立中學生的友誼觀”是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
4、表示教材的處理:
教學是教師的“教”,是學生的“學”。以前的教學通常是以老師的“教”為主,而今天這門課主要是從學生的“學”的角度出發,由老師組織和幫助,學生自己學習。
二、教學方法:
我在這個盒子的教學中主要采用了講授法、討論法、提問法、發現法、對話法。
第三,談談教學程序:
(1)導入:
視頻文件:校園風格
播放邵武教育站拍攝的《六中校園風光》和學校的設施,讓新生從宏觀上對我校有壹個初步的印象。
(2)說明:
本期話題:新學校的新生(板書)
1,初中生活新體驗:(板書)
活動1:我身上發生了新的事情。
(老師以反問的方式進入本課第壹個問題。)
進入中學後,妳壹定會發現學習生活中的很多時候和小學時不壹樣,很多新鮮有趣的事情不斷發生。請根據妳的經歷談談妳遇到的新鮮事。
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身邊的變化,為進入初中生活和學習做好鋪墊。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能力。
學生回答問題時,如果回答他的壹些困惑,比如:科目比小學多;老師講課比小學快,老師可以適當解答,指導學生如何適應中學學習,也就是簡單的學習方法指導。
2、珍惜新的友誼:(板書)
活動2:自我介紹。
內容:每個學生簡單介紹自己,包括姓名,生日,來自哪個學校,性格特點,愛好等等。
形式:輪流介紹。
目的:通過學生的自我介紹,使學生有更深的了解,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註意:這個活動要根據班級人數來控制。如果班上學生多,班長、組長可以先介紹壹下。
(3)布置作業:
1.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寫壹點“我遇到的新鮮事”。
2.制作壹張“我的個人檔案”的小卡片,需要設計新穎,有花邊和色彩。
(4)結束整堂課:
第二部分:防患於未然1。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犯罪有害無利,我從心底痛恨違法犯罪;
面對欲望,理性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註重自身修養,自覺抵制不良行為,糾正不良行為。
2.能力目標:明白道德水平影響行為品質,從小事做起,加強道德修養;
了解犯罪的危害,逐步形成自覺守法的觀念;初步培養自我辨別、自我控制、自我實踐的能力。
3.知識目標:明知道德水平低,法制觀念淡薄,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後果;知道有哪些不良行為需要糾正,進行自我防範。
二、教學重點:道德品質與違法犯罪的關系;犯罪的危害
三、教學難點:道德品質與違法犯罪的關系。
四、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探究,充分享受學習。教師精心引導,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動詞 (verb的縮寫)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麽是違法犯罪,也明白了任何人觸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懲罰。壹個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壹天兩天的事情,而是有壹個逐漸改變的過程。壹些壞習慣會傷害我們。我們要提高警惕,謹防拖延,拒絕不良誘惑。今天,我們要學習第三個盒子裏的內容:防患於未然。
開始教學:
(壹)“認識犯罪的危害”
案例分析(見教材97頁案例)引導學生分析陳某滑向犯罪深淵的案例;
(1)陳某從違反紀律走向違法,最後滑入犯罪的深淵,原因是什麽?為什麽壹個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導致人們犯罪的主要原因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觀念淡薄;為了獲得某種滿足感;貪小便宜;……
(2)結合陳某的經歷,我們來談談違紀、違法與犯罪的關系。他有了羞恥感,為什麽會滑向犯罪的深淵?)……
(3)用“違紀、違法、犯罪”這樣的字眼,我們從這個案例中學到了什麽?道德水平和違法犯罪有什麽關系?)……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
通過分析和思考,我們認識到道德水平與違法犯罪有著密切的關系。人的行為是受觀念支配的。如果對自己要求不嚴,道德水平低,法紀意識淡薄,就必然會違紀,可能違法,甚至犯罪。要認識到要強化法紀觀念,嚴格要求自己,這樣才不會犯錯誤或少犯錯誤。因此,要提高道德水平,強化法制觀念,積極進取,做到不犯或少犯錯誤,不實施違法犯罪行為。
小迪案例老師提問教材第98頁“小迪案例”;
犯罪最本質的特征是什麽?……
沒錯。嚴重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征。犯罪不僅危害社會,也危害家庭、他人和行為人本人。
②犯罪對自己、他人、家庭、社會有什麽危害?對犯罪有什麽好處嗎?)……
同學們,我們再來分析壹個案例。讓我們來看課本第98頁“小迪案例”(老師朗讀)。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析其危害性。(教師將以下內容寫在黑板上,與學生討論並討論板書的危害性。)
對他人的傷害:侵占他人財產,對他人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
對自己的傷害:監禁,自毀前途。
對家庭的傷害:媽媽精神失常,爸爸車禍,奶奶去世;
對社會的危害:影響社會穩定
老師總結:犯罪的危害有哪些?為什麽我們青少年內心痛恨違法犯罪,行為上遠離違法犯罪?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犯罪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是有害的。我們處於青少年階段,受到國家司法體系的保護。我們必須約束自己的行為,心中有道德和法律的準則,不能只顧自己不顧他人,更不能貪圖壹時的滿足和小便宜。我們應該在心裏痛恨犯罪,在行動上遠離犯罪。
第三章:善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教學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途徑和方法,能夠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幫助學生樹立法律保護意識,增強與侵權行為作鬥爭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重點:如何對抗侵權?
教學困難;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方式方法。
學生分析:
經過前期的學習,學生們已經學到了壹些法律知識,但是仍然缺乏依法維權的意識。面對生活中的壹些違法侵權行為,他們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或進行堅決有效的鬥爭。即使我們抗爭,也往往因為方法不當或盲目抗爭而適得其反。因此,讓學生了解獲得法律幫助的途徑和方法,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掌握自我保護技能是非常必要的。當然,初中生不可能學得太多,講得太詳細,但要知道遇到法律問題找誰,如何尋求幫助,才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教學過程:
引入第二個盒子問題的教學;
同學們,通過上面第壹個方框的學習,我們知道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和法律的特殊保護。但是,我們生活的社會很復雜,現實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情況屢見不鮮。所以也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那麽,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該如何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有哪些方式方法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就是我們將在第二個方框中學習和討論的內容:“善用法律保護自己”。
(壹):“有求必應”(板書)
1.法律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最有力的武器。
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我們該怎麽辦?我們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最有力的武器是什麽?
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既不能忍氣吞聲,也不能私下報復,而應該用正確合法的手段去維護。因為,如果妳向它屈服,妳就縱容了它的違法行為,未經允許就對它進行報復,針鋒相對也會對自己造成傷害。唯壹正確的選擇是用法律武器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法律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最有力的武器。
法律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最有力的武器。但是因為對法律了解不多,很多法律知識和程序都不了解。因此,我們必須尋求相關部門、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幫助。
2.維權機構: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消費者協會、居委會、婦聯等。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請幫助小方解決108頁的案例。
本案中的小方可以將問題反映到政府相關部門、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機構、人民團體、相關社會組織、人民調解委員會、勞動仲裁委員會等方面尋求幫助解決問題。或者通過調解、仲裁等方式解決糾紛、爭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這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有效手段——非訴訟手段。當然,妳也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去法院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請參考教材第110頁“相關知識連接”。)本案中的小芳向當地婦聯反映,婦聯工作人員對小芳壹家進行了長期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小芳的繼父終於愉快地同意繼續送小芳上學。小方通過非訴訟手段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閱讀教材第108 -110頁的內容,了解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機構的相關內容。
教師總結:
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向這些政府部門、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機構、人民團體、相關社會組織、人民調解委員會、勞動仲裁委員會等方面反映問題,尋求幫助解決問題;或者通過調解、仲裁等方式解決糾紛、爭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這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有效手段——非訴訟手段。當然,我們也可以采取法律手段——訴訟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