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很多家長打孩子的文章,好幾個朋友都講了同壹個主題:兒子,我憑什麽打妳?似乎作為父母,在我們眼裏,我們是愛孩子的。如果我們打孩子,肯定有我們的原因。
孩子不打工具已經成為老壹輩父母的金科玉律。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打架就成了我們最好的解決辦法,也是促進孩子成長的有效方式。前段時間聽朋友說起自己打孩子的經歷。如果孩子趴在地上,他會用腳踢,保證不會再發生,讓我也跟著踢。我聽了之後,心裏壹顫,沈默了。
作為鮑爾的父親,如果妳想問我是否打過孩子,我會毫不避諱地說我打過。2歲的時候,她叛逆的時候,總會做出壹些不合理的行為。我會生氣,生氣,有時甚至發脾氣,我忍不住打他。但打架之後,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
沒關系。最近又打孩子。事情的起因是我在玩兩個娃娃。鮑曉躺在地上,大寶圍著鮑曉跑。我不小心。我發現大寶在某個地方拿了支筆,往我姐臉上壹扔。我心慌了,差點打中姐姐的眼睛。多麽危險的舉動。還沒等大寶反應過來,我壹把拽過他,拍了拍他的屁股。大寶哭了,我毫不留情的不理他。我以為他不會再打他妹妹了,可惜他下半輩子都在繼續他的行為,不記得我打過他。
在我妻子和家庭醫生的壹次談話中,我談到了大寶對鮑爾的態度。老婆順口提起這件事,醫生聽後傻眼了。他馬上給我約了時間,需要我去采訪他。雖然我知道他想對我說什麽,但我也開始反思。我為什麽打孩子?
為什麽要打孩子,無非是讓他知道自己行為的後果,知道這樣做很危險。無非是讓他記住教訓和傷疤,希望他再也不敢做類似的事情。
但是我們所謂的理由在挪威醫生和幼教機構都是扯淡。
其實有時候發脾氣打孩子並不能解決問題。
就像這樣,老二這麽小的時候,難免老大會不自覺的做出壹些他沒有預見到危險的事情。就說大寶的行為吧,他根本沒有預測危險的能力。這時候要讓自己冷靜下來,先去看看妹妹有沒有受傷。最好是和大寶壹起看,說,咦,這支筆怎麽掉了?讓我們看看它是否擊中了我妹妹。妹妹會疼,然後拿著鉛筆告訴他,這個鉛筆尖是利器,很容易刺傷人。我們應該壹起保護我妹妹,不要讓她摔倒撞到她。
如果我能做到這壹點,我想問題會解決得好很多。
我被邀請去和醫生面談。醫生很友好,問我為什麽打孩子。其實我知道挪威是不允許大人打孩子的,我也明白所有的規定,但是她重復了規定和理由。在挪威,成年人不允許打孩子,絕對不允許。如果妳打了孩子,我有權報警。社區有權起訴妳嚴重剝奪妳的監護權,甚至送妳進監獄。
我說我生氣的時候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她說妳生氣的時候可以出去壹點,喝壹點水,冷靜壹點,抽壹點煙。我告訴她這很難。最後她說,為了妳和孩子,我建議妳和妳老婆壹起去看家庭咨詢師。壹切都是免費的。妳真的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壹周後,我和妻子如約而至。當我們進門的時候,發現顧問已經為我們聘請了壹名中挪雙語翻譯,因為她擔心我們在這個重要問題上和她溝通不好。我開始意識到今天的溝通很重要。
當然,交流的內容是再次重申:在挪威,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被虐待,更不能被毆打。這是規則,也是規律。
在離開之前,翻譯告訴我們,這位女士非常熱情和善良,雖然她很健談。最後那位女士給我們打了電話,可以隨時和她溝通。
交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問我是不是打了孩子。妳的孩子學到了什麽?我當然知道答案,我忍不住笑了。她也笑了。妳知道,但是妳為什麽打他?妳真的想讓他在不開心生氣的時候學妳打別人嗎?妳打他,妳的孩子只會意識到爸爸生氣了,所以他打了我,這樣我以後生氣了就可以打別人了。這是模仿。
事實上,作為父母,我們早就聽說過挪威打孩子的規定,但作為中國的父母,打孩子是必然的。當我們和在挪威的中國朋友交流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家都會說,有時候我們覺得除了打他,我們什麽都做不了,我們好生氣。但是挪威土著確實做到了,為什麽我們做不到?
她小時候被送去幼兒園。老師看到她大腿上的淤青,很嚴肅的問我們怎麽回事。我們當時很緊張,怕老師誤會,因為在這之前,我們已經聽過壹個關於打人的誤會。也許事情是這樣的:
學校老師發現孩子得不到需求總是鬧,問家長,家長說我們總是滿足孩子的需求。學校老師建議,下次家長不要盲目滿足他,就算他哭,也讓他哭。後來在家裏,家長開始聽從老師的建議不去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們開始哭,壹直哭。經過幾天的觀察,鄰居覺得很不正常,就直接報了警。民警詢問家長情況是否屬實。因為溝通不是特別好,警察直接把他父親帶走,起訴到法院。家裏人這才意識到嚴重性,最後讓學校老師出來寫書面材料作證,這樣才能撤訴,否則後果很嚴重。讓孩子長時間哭在挪威是不允許的,更不要說打孩子了。
作為壹個正常的家長,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我們不能以愛的名義教育他們,更不能打他們。這孩子很小。它需要的是愛,是模仿,是關懷。他也有需求,有訴求,有交流欲望。只有真正走進孩子,和他們交朋友,尊重他們的發展,才能更好的關愛他們,而不是。
現在看完這個,妳有什麽想法嗎?妳打孩子,孩子學到了什麽?除了發泄妳的私欲,妳有收獲嗎?除了學會打人,孩子收獲了什麽?所以,想舉起貴手的時候,請想想孩子的未來。妳會像我壹樣學會放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