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單招政治的必考知識點有哪些?

單招政治的必考知識點有哪些?

第壹部分:經濟生活

(1)貨幣

貨幣的本質:商品的基本屬性;貨幣的出現和本質;貨幣的基本功能;金屬貨幣和紙幣

②貨幣的種類和形式:金錢和財富;結算和信貸工具;外匯和匯率

(2)價格

①價格決定與變化:價值與價格;價值決定價格;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供求關系;影響(均衡)價格的因素

(2)價格變動對經濟生活的影響: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價格變化對生產的影響;價格變化對需求的影響

(3)消費

①消費及其類型: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類型;消費結構

②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消費心理;消費行為

(4)生產和經濟系統

①生產與消費: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發展生產的意義

②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及其主導作用;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5)企業和工人

①生產主體——企業: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公司類型;公司的組織形式;公司管理和公司發展;企業兼並與破產

②勞動者:勞動就業;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維護工人的權益

(六)投資與融資

①商業銀行:利息、利率、本金;儲蓄存款;中國的商業銀行體系;商業銀行業務

②投資: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股票;債券;商業保險

③融資

(七)個人收入分配

①分配制度:生產決定分配;按勞分配及其作用;中國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②效率與公平:收入分配對效率與公平的影響;提高效率,促進公平

(8)國民收入分配

①財政收支:財政收入的構成;稅收與財政的關系;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財政支出;財政支出的構成;財政平衡

②財政的作用:財政和社會公平;金融和宏觀調控;金融與人民生活保障

(9)稅收和納稅

①稅收及其種類:稅收的基本特征;稅種;稅收的作用

②依法納稅:納稅人;納稅人;依法納稅

(10)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①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市場和計劃;市場監管及其弊端;資源的市場配置;市場定購單

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宏觀調控

(11)新發展理念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①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歷史性變革;新時期社會主要矛盾;開始新的旅程

②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經濟體系

(12)經濟全球化與開放

①面對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正在深入發展;經濟全球化的表現;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②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對外開放的新階段;發展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中國的國民性:憲法關於中國國民性的規定;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和特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普遍性、真實性和有用性

(二)中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中國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中國公民必須有腹部的政治義務;中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3)中國公民政治參與的方式方法:中國的選舉制度和方式;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各種方式;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中國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義:中國公民的民主監督權與民主監督的法律途徑:公民應當負責任地行使民主監督權。

2.我們的政府

(1)我國政府的職能與職責: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我們政府的作用;我國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

(2)政府權力的行使和監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義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制約和監督政府權力的意義;中國行政監督體系

(3)政府的權威:政府的權威及其體現;中國政府權威的來源與建立

3.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1)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產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職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

(2)中國的政黨制度:中國生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中國* * *產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不斷改進中國* * *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中國特色政黨制度

(3)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中國是統壹的多民族國家;中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中國的宗教政策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構成。

4.當代國際社會

(1)國際社會成員:主權國家;國際組織;聯合國

(2)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際關系及其決定性因素;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

(3)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中國政府關於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

(4)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宗旨和立場;中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中國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同體。

第三部分:人生與哲學

1,人生智慧與時代精神

(1)什麽是哲學:哲學、世界觀、方法論;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哲學與時代精神;哲學的作用

(2)哲學基本問題: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思維與存在的關系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基礎。

(3)唯物主義及其形式: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征;現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特征

(4)唯心主義及其形式: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5)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2.探索世界,追求真理

(1)哲學的物質概念:自然的物質性;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2)運動的哲學概念:運動與物質的關系;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

(3)物質運動規律:規律的概念;法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4)物質決定意識:意識的起源;意識的生理學基礎;意識的內容和形式

(5)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能動性的特點;自覺主動的表現

(6)客觀規律和意識的能動作用: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7)實踐:實踐的概念;實踐特征

(8)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9)真理:真理的客觀性;真理的具體性;真理的條件性;真實與虛假

(10)認知過程:認知的重復;認知的無限性;認知,上升

3、方法和創新意識。

(1)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的壹般特征;唯物辯證法的本質和核心

(2)唯物主義證據方法中的聯系概念:聯系的普遍性;接觸的客觀性;接觸的多樣性

(3)從聯系的角度看問題: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系統優化方法

(4)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發展的概念;發展的漸進性和步履蹣跚;發展的量變和質變

(5)唯物辯證法中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壹性和鬥爭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點

(6)用對立統壹的觀點看問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

(7)辯證的否定觀:辯證的否定;形而上學否定觀

(8)唯物辯證法和創新意識: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創新的社會功能

4.理解社會與價值選擇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3)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4)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社會發展的實現方式;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特征

(5)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的觀念;人民在創造歷史中的作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6)人生價值:價值和價值觀;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7)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客觀基礎;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階級性;價值沖突與評價標準

(8)價值的創造和實現:價值實現的途徑;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壹

第四部分:時事政治。

(壹)年度內(上年4月至考核當年3月)國內外重大時事

(二)現階段中國* * *產黨和中國政府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

  • 上一篇:鎮領導談情理法和法律情境的區別。
  • 下一篇:工程招投標有哪些法律風險?如何預防?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