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容上看,有政策原則,也有政策措施。民族政策原則壹般是指在民族工作大局中必須遵循的大政方針,如我國實行的民族平等團結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具體的民族政策和措施通常是對民族問題某壹方面的具體規定。
我們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實際上是壹項關於少數民族的政策。它是黨和政府根據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結合我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和民族問題長期存在的客觀實際制定的。其本質是促進各民族平等團結、發展進步和共同繁榮,是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問題的重要行為準則,是我國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什麽?
(1)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政策;
(2)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3)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幹部的政策;
(4)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建設政策的制定;
(5)積極發展少數民族教育和文化政策;
(6)保障各民族使用和發展語言文字的政策;
(7)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政策;
(8)尊重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九)與少數民族上層愛國人士建立統壹戰線的政策;
(IO)社會主義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
我們黨對民族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政策是什麽?
1.民族的產生、發展和消亡是壹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民族問題將長期存在。
2.社會主義階段是各民族繁榮昌盛的時期。各民族間相似的因素在增加,但民族特點和差異將繼續存在。
3.民族問題是整個社會問題的壹部分,只能在解決整個社會問題的過程中逐步解決。目前,中國的民族問題只能在建設社會主義的事業中逐步解決。
4.各民族不分人口、歷史、發展水平,都對祖國的文明做出了貢獻,應該壹律平等。要加強各族人民的大團結,維護國家統壹。
5、大力發展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也是現階段我國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各民族應該互相幫助,實現進步和繁榮。
6.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重大貢獻,是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基本制度。
7.培養壹支德才兼備的少數民族幹部隊伍,是做好民族工作、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
8.在壹些地方,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經常交織在壹起。在處理民族問題時,也要註意全面正確地貫徹黨的宗教政策。
國家平等政策包括哪些內容?
民族平等最早由資產階級提出,在反對封建主義和民族壓迫的鬥爭中發揮了進步作用。但是資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後,就變成了欺騙和壓迫本國人民和其他弱小民族的工具。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它才被賦予了真實的內容和科學的含義,成為無產階級民族觀的核心和無產階級處理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各民族不分大小壹律平等。
(2)各民族在壹切權利上完全平等。
(3)幫助各民族實現平等權利,特別考慮弱勢民族的利益和平等權利。
(4)各民族都要履行相應的義務。
民族團結政策的內容有哪些?
民族團結是各民族之間和民族內部基於共同利益的平等互助和友好合作的關系,是馬克思主義處理民族問題的壹個基本原則。也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內容之壹。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的團結,是以中國生產黨的領導和我們黨的團結為核心,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壹為基礎的。作為中國民族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四層含義:
(1)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
(2)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
(3)齊心協力,各族人民共同促進祖國的發展繁榮。
(四)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壹。
中國采取了哪些措施來維護國家統壹?
(l)將民族團結原則明確寫入團結綱領、歷屆憲法和其他法律,使民族團結成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誌,維護民族團結成為每個人的法定義務。
(2)努力消除歷史遺留的民族障礙。1951年,國務院發布《關於處理帶有歧視或者侮辱少數民族性質的稱謂、地名、紀念碑、牌匾的指示》,消除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舊痕跡。20世紀50年代,國家還組織了少數民族吊唁團和訪問團,增進了各族人民之間的了解和信任。
(3)通過廣播、電影、電視、報刊等形式,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黨的民族政策,利用各種形式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和民族團結的宣傳教育。1952和1956進行了兩次民族政策大檢查大教育,1979在全國進行了壹次民族政策再教育,不斷加強民族團結。
(4)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都相繼召開了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並逐步形成了分級、定期召開的制度。在此基礎上,國務院於1988年4月召開了第壹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表彰民族團結進步先進人物和集體,總結推廣典型經驗。使民族團結正在成為壹種輿論和壹種社會時尚。
(五)開展旗幟鮮明的反分裂鬥爭,打擊少數分裂分子,團結教育各族人民,使各族人民在尖銳復雜的鬥爭中提高對分裂活動的鑒別力和抵抗力。
(6)及時妥善處理民族關系中的問題,深入細致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七)把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和文化事業作為促進民族團結的基礎。黨的壹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全國工作重心的轉移,民族工作的重心也隨之轉移,明確提出民族工作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強團結。並采取相應措施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和文化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