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道德綁架議論文800字

道德綁架議論文800字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用過高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來要求、脅迫或攻擊他人,影響他人行為的現象。以下是關於道德綁架的800字左右的議論文,希望對妳有幫助。

道德綁架議論文800字1

這個世界上很少有勇敢的人敢為所欲為。越長大越迷茫。而我只想做蘇東坡筆下的鴻雁,摘盡寒枝後,我拒絕生活。學會拒絕,堅持自己的內心。

為什麽要指責壹個孩子的行為?清澈的童心早就分辨出了善惡。好人和壞人應該壹視同仁嗎?善和美存在的意義是什麽?

昆德拉曾說,世界上最令人厭惡的遠不是醜陋,而是她美麗的面具。我們要學會拒絕,就像小孩子拒絕給另外兩個人發邀請壹樣,我們要拒絕的東西太多了。我們知道對錯,但不敢指錯。不然怎麽能在古希臘建築上看到中國塗鴉呢?怎樣才能被外國人嘲諷“中國式過馬路”?我們不會讓倒地的老人和車禍受傷的孩子壹直躺在地上得不到救助。我們不敢拒絕,不敢拒絕黑暗、冷漠和庸俗。

傲慢不可或缺,驕傲不可或缺。縱觀中國歷史,自古以來就有不怕死的文人,但司馬遷是唯壹壹個為了理想忍受天下毀滅的英雄。穿越古今的變遷,成為壹家之言,以壹個學者的良心寫出壹部偉大的著作。拒絕虛假的阿諛奉承和壹切虛假的謊言,他向後人展示了壹個學者的驕傲和執著,壹種無畏和壹種正氣。司馬遷拒絕篡改歷史,成為歷史長河中最浩瀚的星辰,而張大千則以柔弱的筆觸,在抗戰時期挺起了中國人的脊梁。面對日本人的威脅和利誘,張大千嚴詞拒絕用手粉飾太平。這是壹顆剛毅的心,壹顆不畏強權,敢於拒絕的不屈的心。這種堅決的拒絕鼓勵了許多中華兒女去拯救民族,去生存。

作家加萊亞諾用他的堅決拒絕溫暖了南美底層人民的心,對那些暴力和野蠻毫不留情地拒絕、反抗和鞭撻。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與黑暗抗爭的勇士。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和同樣的勇氣挑戰邪惡。他們是頑強、頑強、勇敢的戰士,心中有壹盞永不熄滅的燈。讓它們在四海之潮中熠熠生輝,擁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拒絕是火焰,用最熱的溫度發出對現實最有力的追問,給那些麻木的身體帶來最深刻的反思,帶來世界上最純粹的愛。讓我們不要把麻木冰冷的“壹些人”變成“很多人”,讓我們把善良正直的“那些人”變成“所有人”。願每個人都有壹顆堅定的心和鋼鐵般的力量,拋開壹切謊言和庸俗,學會拒絕,讓世界重回春天。

道德綁架議論文作文800字2

哈佛圖書館被大火洗劫壹空,但僅存的壹本珍本書卻被壹名學生違規帶出。在規則和道德之間,哈佛毅然選擇了規則,開除了這名學生。

也許有人認為,霍裏克總統的做法過於死板,不合理。古人雲:“不可壹筆藏德。”這個學生還書應該受到表揚。但我想說,“不要以壹德藏真”。人要在規則的框架下講德性,不要用道德綁架規則!

不可否認,道德是社會的底線,是我們判斷對錯的標準。但是,如果壹切都以道德來評判,道德就會占據人性的制高點,法律和規則就會居高臨下,必然導致良心泛濫,壹切正義和公平都將不復存在。對於做過好事壞事的人,只有法律和規則才能給予最公正的審判!

規則是懸在我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用最公平最莊嚴的眼光審視我們的言行,評判我們的壹舉壹動。當我們難以控制自己的欲望,試圖觸摸和打開潘多拉魔盒的時候,鋒利的刀刃看著我們,讓我們膽怯,遠離墮落。

《簡愛》裏有壹句話:“人死後,每個人的靈魂都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不僅是神,規則面前也是。無論多麽惡毒,多麽小偷,規則都會用最嚴厲的眼光看進違法者的心裏,冷漠,公正,不自私。規則是正義與和平最冷酷、最稱職的守望者。

雷楚年,汶川地震中救人的小英雄,拼了老命救了7個學生,成為大家稱贊的對象,也是全國的道德模範。六年過去了,當時的主人公已經墮落為詐騙犯,讓自己的人生光環消失,做了錯事也迎來了法律的審判。不可否認,雷楚年的義舉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感動,但再多的感動也抹不去他出軌的事實。法律的正義不會被他之前的功勛蒙蔽,法律會為他做出最公正的判決。

林肯曾經說過,“法律是揭示的道德。”法律和規則是根據道德來修改的,這是道德的體現。違反法律和規則是對道德的褻瀆。那些企圖以道德的名義違規的行為,本身就是違反道德的!理性之光不能被黑暗遮蔽,也不能讓規則的天平在道德的影響下搖擺。每個人都應該遵守規則,這是做人的根本!

人民大學校長陳在畢業典禮上勸告學生:“人民大學的學生要有為人處世之道,把握規矩為準繩,守護信仰和規矩。”不要讓道德綁架規則,我們要守護規則的社會準則,用我們的行動給社會帶來壹種正義的氛圍,讓人們手中握著壹把規則的尺子,規劃自己行為的邊界,規劃自己內心不可逾越的範圍!

道德綁架議論文作文800字3

9月4日晚1,武漢801路上,壹個坐在老人座位上的年輕人被幾個老人毒打。據目擊乘客說,當時站在小夥子身邊的都是老人,也許是他們沒站穩,碰到了他。年輕人罵了幾句,老人說不讓座就算了,何必罵人。爭吵中,壹位老人打了幾拳。

誠然,這壹事件中的兩個“主角”都有過錯。年輕人憤怒,談“中國罵”真的不對;同樣令人驚訝的是,因為年輕人不讓座,老人在互相爭鬥。“該不該讓座”,壹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愈演愈烈。

當然,讓座是壹種美德,但僅僅因為讓座不彰顯美德就譴責不讓座的行為,是對道德的誤解和濫用。這是權力和義務的混淆。筆者認為,讓座是道德層面的自律,而不是公民的義務。乘客買票乘車,就已經與公交車達成了合同關系。當他付同樣的車費時,他有同樣的權利。因此,乘客有權放棄或不放棄他的座位。僅僅因為乘客沒有讓座,就在道德上“轟炸”他,顯然是不公平的,以暴力手段索要所謂的道德權利,更是不可取的。

沈陽壹女孩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時,因為嘟囔了壹句“我怎麽讓座了”而被家人暴打。杭州壹個年輕人因為沒有給壹對懷抱孩子的年輕夫婦讓座,被扇了五個耳光。石家莊壹位70歲的老人在被拒絕讓座後,竟然坐在了壹個女孩的腿上...近年來,這類強行讓座、暴力占座的事件層出不窮,讓筆者不禁要問,是誰給了這些“弱勢群體”從道德制高點辱罵甚至攻擊他人的權利?

長期以來,我們接受的教育壹直是文明之舉,是壹個人素質和修養的體現。那麽,不讓座,自然就站在了文明的對立面——不文明,不道德!正是由於這種慣性思維,當我們面對他人不讓座時,自然會將這種行為與社會冷漠、道德淪喪聯系在壹起,導致壹些“弱勢群體”理所當然地接受他人讓座,甚至強迫、暴力脅迫他人讓座。眾所周知,買票坐公交是大家共有的權利。讓座就是把自己的權利轉讓給別人,不讓座沒有錯。套用《甄嬛傳》中Xi貴妃的壹句話,“別人幫妳是本分,不幫妳是本分。”

當然,“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幼”也是。只有公眾自覺踐行“尊老愛幼”的道德行為,積極倡導良好道德風尚,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同時,作者在此呼籲大眾,遇到問題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妳希望別人如何對待妳,妳就如何對待別人。不要用道德綁架美德。除非發自內心,否則怎能稱之為美德?

道德綁架議論文作文800字4

所謂的“道德綁架”,只有用聖人的標準來要求普通人,用德性來要求道德義務,或者混淆了政治義務和道德義務,才能成立。比如要求壹個人舍命救人,否則會被譴責,這是道德綁架;雖然要求壹個人為希望工程買單是壹件好事,但如果壹個人不買單,那也是壹種道德綁架,因為這不是他的道德義務。之所以會發生“道德綁架”,除了人的精神結構之外,就是道德判斷邏輯的混亂。關於“道德綁架”的理解,社會觀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類,分別代表“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

觀點壹(保守主義):但是,如果壹個人連道德底線都沒有達到,沒有盡到道德義務,那麽用道德底線的標準和履行道德義務的要求來評判他,就不僅僅是道德綁架,相反,這是在為道德這種“公共善”辯護。那些把壹切都稱為“道德綁架”的人,等於取消了這樣的道德底線和道德義務。

觀點二(自由主義):“道德”二字的目的在於個人的自我修養和精神發展,進而形成群體的包容、理解和尊重。它的存在不同於並高於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範性,是壹種對模糊的“善”和“美”的向往和追求,根植於人性。先不說社會對“道德底線”和“道德臨界點”有沒有很好的界定——“道德底線”這個詞本身的概念就極其模糊,即使壹個人越過了“道德底線”,只要是在法律範圍內,他的行為都是可以被接受和理解的。只有超越法律底線的行為,社會才能客觀評價其行為為“錯誤”。但壹般情況下,用“個人道德標準”或者所謂的“社會道德標準(公共善)”,也就是“道德底線論”,來批評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比如批評“不給老弱病殘讓座”),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道德綁架”。所以,因為“道德”

本身沒有“義務”屬性,“道德義務”壹詞犯了邏輯錯誤,本身不應該存在。

自願是慈善的前提,再合理的訴求也需要用合理的方式表達。高調公開的與道德捆綁的慈善策劃和求助活動,或許能在短時間內起到放大愛心、擴大關註的效果,取得壹時的成功,但卻傷害了慈善的根基。試想,如果董事長不借錢,是不是被貼上了“有錢沒心沒肺”的標簽?如果他借錢,其他有需要的人也會跟風,會不會帶來非理性的“求善”活動,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秩序,最終會阻礙行善的步伐。

如今,慈善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個人和企業投身於慈善事業。健康的慈善環境對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越來越重要。現代慈善理念、良好氛圍、大量慈善家和慈善捐贈平臺是慈善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慈善事業走上良性軌道的有力支撐。這需要慈善機構的責任和熱情,需要受助者的真誠和冷靜,需要社會的包容和理性。

此外,應該明確的是,慈善只是社會救助體系的壹部分。我們不僅要促進慈善事業的發展,還要完善醫療保障體系。

道德綁架議論文作文800字5

中華民族有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美譽,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幾千年前的《世說新語筆記》中就有記載:“四歲時,應與兄吃梨,應師從他人。”於是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中,謙遜的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就像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的規範壹樣,但是現在,謙卑對於我們來說,似乎成了壹種負擔。

小時候的記憶裏,經常會有這樣的場景:“媽媽,表哥翻我的玩具,把車弄壞了,我拿回來它就打我!”“面對哥哥的胡言亂語和滿地的狼藉,心裏難免充滿委屈。我們渴望得到公平的對待,期待有人站出來表達我們作為長輩的感受。然而,等待我們的,卻是“妳比他大……他壞了就壞了……妳應該放過他”之類的話,於是“謙讓”就成了我們不得不肩負的使命。其實我們在嚴守道德底線的同時,已經被安排在了不同的起跑線上。我們做了正確的事,卻被那些以道德為名的人所約束或封殺,最後顛倒黑白。於是我們大膽地問,怎麽了?事實是,我們都盲目地打著“道德”的旗號,在行為上被綁架了!

和去年天津塘沽爆炸壹樣,當各界人士伸出援手組織天津重建時,馬雲的微博被壹條“強制捐款”的消息覆蓋。不少網友指責馬雲“妳不捐我就不淘寶”“首富要捐1億”...好在強制捐款的網友數量龐大,反對強制捐款的也不在少數。“有錢就得多捐”,這在邏輯上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慈善的首要原則是自願。就算他是中國首富,也有權決定捐不捐,捐多少。沒有人能強迫他,更不用說揮舞著壹件道德“武器”去恐嚇別人做什麽。就像韓愈在《殤》裏說的:“我不以己待人,而以聖人之心看人。我從未見過他們的尊重。”道德是壹種修養,不是義務。我們應該呼籲人們去做,而不是把它變成指責他們不做的利器。當我們做好事時,我們不應該強迫別人照我們做的去做。道德最適合約束自己,不適合壓制別人。

人們普遍推崇道德,因為它是無害的,可以逐漸增進社會的和平與和諧,平息紛爭和風波。但如果道德成了每個人手中用來逼迫別人的利器,必然會成為每個人毛氈上的壹根針,背上的壹根刺,想辦法拔出來。

不用說,在五千年地域文化的光輝下,道德已經深入人心。現實中,我們喜歡用道德來談論事情。道德是砝碼,道德是武器,我們習慣了道德綁架。這顯然是不合適的,反而會激起群眾的躁動和輿論下的風暴。反而違背了遵守道德的初衷。不如理性面對事情,還原事情的真相,也是時候把道德放回原位,在實踐中討論事情,這樣在很多問題上會少壹些偏頗。

道德綁架議論文800字相關文章:

★壹篇道德綁架的議論文800字。

★道德綁架600字作文合集

★道德綁架話題散文集

★道德綁架作文600字精選

★壹篇關於道德綁架的600字作文

★品德高中作文800字

★高考議論文滿分800字,5篇。

★五篇精選800字描述拒絕的短文。

★800字的議論文

★關於自我反省的論文選集

  • 上一篇:貸款服務費合法嗎?
  • 下一篇:第壹次坐飛機的感覺。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