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農銀匯理頂級流量基金經理趙毅致信持有人,表示要去外界看看,感謝持有人的信任和支持,希望大家繼續支持農銀匯理。
趙毅的信讓人看了覺得挺舍不得的。畢竟這兩年,趙壹的實力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她也曾在2020年獲得年度業績前四。如果我是持有者,我壹定會認出他,並且非常感謝他。
但現在,趙毅要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了。那麽,信任了他幾年的持有人,還有必要繼續堅持趙毅曾經管理的這些產品嗎?
Z哥正在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我擁有農銀工業4.0或者農銀新能源主題,我壹定會毫不猶豫的贖回。有句話說,買主動型基金,其實就是買基金經理,買最好的基金經理。後面的接班人可能也很優秀,牛逼的基金經理不止壹個,但頂尖的基金經理畢竟還是稀缺資源。在這裏,Z哥並不是說柳丁的繼任者不如他的前任,只是說沒有必要在壹棵樹上吊死。
不知道其他朋友有沒有和z哥壹樣的想法。
最近發生了很多基金經理高層離職的案例。在趙翼之前,有著名的董。人們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公募基金經理壹旦出了名,離職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於是,Z哥搜索了歷史上著名的頂流辭職案。
毫無疑問,第壹批頂流公募的基金經理,江暉和王亞偉,最早離開了公司。
從2005年8月至2007年5月,江暉管理工行核心價值組合不到兩年,其崗位回報率為254%。然後他創辦了星石投資,開啟了壹個公私分明的偉大時代。
江暉管理的這個階段,也是工行核心價值混合表現最好的階段。繼江暉之後,這只產品也換了很多次基金經理,業績確實遠遠落後於江暉。
然而,江暉的離開似乎對工行核心價值組合的規模影響不大。畢竟2007年是股改牛市,牛市壹直持續到2007年6月165438+10月。江暉離職前後,該產品的贖回金額並不大,總規模呈上升趨勢。
看看第二名,王亞偉,他也被稱為公募大哥。王亞偉創造了中國市場選擇的神話。王亞偉從1998開始管理封閉式基金華夏興華,之後在華夏成長混合、華夏大盤精選、華夏策略混合共工作13年。他在管理華夏大盤精選期間,6年時間取得了1195.25%的總回報,可能是現在無人能及的。
2012年,王亞偉成立了壹千家合資企業,轟動壹時。之後華夏大盤精選有7位基金經理,但業績大不如前。
看看王亞偉的離開對產品規模的影響。王亞偉於2012年5月離職。今年壹季度,華夏大盤精選持有人贖回160萬份,截至2012年6月底,持有人贖回196萬份。其他季度,贖回量其實很少。
當時王亞偉管理的另壹個產品華夏策略組合也是如此。2012第二季度持有人贖回超過4億份。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頂級流量基金經理離職,我們作為持有人是選擇繼續持有還是贖回?
Z哥也再次重復了他的觀點,買主動型產品就是買基金經理,也就是買最好的基金經理。雖然沒有壹個基金經理是不可替代的,雖然繼任的基金經理可能有和前任壹樣的投資風格,但是最厲害的基金經理畢竟還是稀缺資源。所以,如果我持有之前趙毅管理的產品,我非常感謝他給持有人帶來的豐厚回報,我也會繼續信任和支持農銀匯理基金公司。但是,持有者要對自己的錢包負責。既然最好的基金經理都走了,我可能還會贖回。不過,如果其他朋友還認可新的繼任基金經理,不妨保留。
(風險提示:股票型基金屬於高風險品種,投資需謹慎。本信息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信息中表達的所有信息或觀點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不保證信息中內容的最終操作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我不對任何人使用本材料中的任何內容所造成的任何損失負責。我國基金運作時間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定投過去的業績不代表未來的業績,投資者應充分理解基金定投和整存整取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壹種簡單易行的方式。但是,定投不能規避基金投資的內在風險,不能保證投資者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價理財方式。
投資人在投資。投資本基金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了解本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服務並聽取適當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審慎做出投資決策,自主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中“買者負責”的原則。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後,因基金運作、基金份額上市價格波動、基金凈值變動等引起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承擔。)
國家商業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