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道不再罕見。寫報告時,要註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妳寫報告的時候壹點頭緒都沒有?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兒童工作調研報告,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兒童工作調查報告1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和處境是當前全社會關註的重大問題。為了全面了解我鎮學校留守兒童的家庭生活和教育現狀,促進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我們對全鎮留守兒童的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對全鎮所有行政村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壹、基本信息
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留守兒童形成了壹個特殊的群體,這個群體的生存和維權在特殊時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註。
1.我們鎮有224個留守兒童。據調查,他們的父母外出打工,每半年甚至壹年至少回家壹次。由於父母長期遠離孩子,對孩子缺乏關心和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管不力,導致部分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的生活環境。從整體情況看,我鎮224名留守兒童中,185人由爺爺奶奶監護,37人委托監護,2人無人監護。其中,隔代教養較為常見。
3.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調查顯示,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壹般或不壹般。
4.留守兒童心理狀況。據調查,大多數孩子性格正常。
5、性格表現、學習態度、身體狀況均優秀。
二、存在的問題
1,學習偏差。大多數孩子的學習都受到父母在外工作的嚴重影響。在這些學生中,由於臨時監護人較少參與他們的學習,導致他們的學習被忽視,有些人對學習持消極、被動、厭惡的態度,對學習缺乏熱情,形成了對學習的恐懼心理,這種恐懼心理反映在他們的學習習慣上,如經常拖作業、寫作業馬虎、敷衍學習,有的甚至逃學。即使有些學生積極要求進步,主動學習,但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註重規範,沒有遵循基本的學習規律,導致學習事倍功半。
2.性格缺陷。長期與父母分離,很容易使其性格內向、自卑、悲觀、孤僻。留守兒童中,很多家庭縱容孩子,臨時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助長了他們自私、獨斷、逆反心理、自我中心等極端性格的蔓延。
3.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大部分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壹起。這些長輩通常會給孩子更多的物質上的東西,而對孩子精神上的關註較少。他們通常解決孩子成長的困惑不恰當,不及時。因為年齡和文化的差異,他們和父母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代溝”問題更加明顯,如果這些問題不能解決,很容易造成他們的心理障礙。
童年是人生中接受教育、成長和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僅要接受學校教育,還要接受社會關懷,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中。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的關愛,他們遠離父母,使他們的教育和健康成長受到很大影響。
三。留守兒童管理的措施和建議
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根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留守兒童教育作為學校推進新農村建設、為開發區社會經濟建設做貢獻的有效舉措,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留守兒童監測網絡。
兒童工作調查報告2全縣有留守兒童13820人。留守兒童中,男生7633人,女生6187人,其中學齡前兒童3599人,小學生7109人,初中生1925人。父母單方外出人數為6488人,雙方外出人數為7339人。父母在省內工作人數為7462人,父母在省外工作人數為6139人。留守兒童監護情況為單親監護5842人,隔代監護7262人,其他親屬監護558人,同伴監護38人,自我監護94人。
隨著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留守兒童的數量越來越多,有關留守兒童的法律和訴訟問題也越來越多。針對這壹情況,XX縣司法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大力開展兒童權益保護宣傳教育,積極為留守兒童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為其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壹是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法制宣傳教育
(壹)開展“服務基層、送法下鄉”活動。組織律師、局幹部職工、法律服務工作者深入鄉鎮(街道),走進農村和農村留守兒童家中,解答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法律問題,宣傳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知識。開展法制宣傳和法律咨詢活動24次,印發宣傳資料12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詢523次。
(二)舉辦農村法律知識“大集合”。縣司法局成立了由法律援助中心、社區矯正處、法律宣傳處、公證處、律師事務所組成的法制宣傳組。縣司法局結合人員多、普及面廣的特點,聯合11鄉鎮(街道)司法所,組織開展了“愛千家* * *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維護婦女兒童權益法律援助就在妳身邊”等系列法制宣傳活動。通過設立法制宣傳展板、發放普法宣傳資料、現場答疑等方式,重點宣傳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法律援助條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農民維權法律知識,受到群眾普遍歡迎。安排法制宣傳展板16塊,發放宣傳單、小冊子2萬余份,發放《農民維權法律知識手冊》1000余份,為群眾解答法律問題400余次,受益群眾近3萬人,發送法制宣傳短信13條,受眾達4萬余人。
第二,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
(壹)送法進校園。為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農村留守兒童法制宣傳教育計劃、課時、教材、教師要“四落實”。組織法律服務工作者、律師、法制副校長,舉辦以“爭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學生”為主題的“送法進校”活動,通過建設“留守兒童”法制教育宣傳欄、上壹堂“預防和減少留守兒童違法犯罪”法制教育課、配套壹套法制教育書籍和音像資料、開展壹次法律知識有獎問答等方式,激勵和培訓廣大學校。全縣中小學配備164法制副校長或法制輔導員,開展法制宣傳活動78次。
(二)在中小學舉辦法律知識講座。以律師和法律工作者為主體,整合兩所壹院力量,在全縣中小學大力開展青少年權益保護和健康成長相關法律法規專題講座。開展法制教育“四個壹”活動。開展了以“精彩人生路,法制伴我行”為主題的全縣中小學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中國夢呂良行——道德與法律進校園”系列活動。通過法律講座、圖片展覽、發放宣傳資料、現場咨詢等方式,進行全面的道德與法制宣傳。法治路上舉行中學生法律知識競賽。
(三)開展法律服務進校園活動。每位律師與1中學掛鉤,通過擔任學校法律輔導員,深入學校開展法制宣傳和法律咨詢活動,參與矛盾糾紛調解,提供法律援助,舉辦法律講座。與留守兒童溝通談心,了解他們在生活學習中的心理發展和表現,引導留守兒童自覺學習法律法規知識和自理技能,養成知法守法的習慣,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第三,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法律援助活動
開辟農村留守兒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向留守兒童家庭發放法律服務聯系卡,進壹步降低門檻、簡化程序,落實農村留守兒童法律援助案件後續程序,最大限度保護其合法權益。xx年以來,為青少年特別是留守兒童提供法律援助110件。
四、開展農村留守兒童矛盾糾紛排查活動。
充分利用人民調解組織深入基層的優勢,組織人員定期排查調處涉及留守兒童的矛盾糾紛,重點排查婚姻家庭、贍養撫養等糾紛隱患,及時調處,把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營造和諧環境。排查調處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矛盾糾紛26起。
動詞 (verb的縮寫)農村留守兒童問題
由於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監管不力以及各種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生活和學習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親情嚴重缺失,心理障礙。農村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母的安慰和關愛,日常生活中無人傾訴。六成留守兒童孤獨感強,心理障礙。
(2)學習成績差,行為習慣不好。
(3)人身安全隱患多。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小,好奇心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弱,導致生活和學習中存在很多隱患。
不及物動詞對策和建議
(1)積極構建社會化維權格局。以源頭性維權、實踐性維權、社會化維權為突破口,切實維護留守兒童合法權益。
(二)積極優化維護留守兒童權益的輿論環境。大力宣傳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進壹步提高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權益保護的重視程度,利用宣傳標語、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傳留守兒童權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知識,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提高監護人的教育能力和水平。為監護人提供相關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育觀念,使他們了解留守學生的心理和應該註意的問題,提高監護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4)充分發揮有關部門職能,動員社會各界參與,高度關註“留守兒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