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防治青少年犯罪的體會1000字

防治青少年犯罪的體會1000字

青少年犯罪壹般是指25歲以下的人所犯的罪行。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日益增多,手段惡劣,社會危害性大,其特點是低齡化、團夥化、暴力化。今天,人們已經把青少年犯罪、吸毒和環境汙染稱為“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已經成為壹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他們是否健康成長,決定著祖國的未來。因此,預防青少年犯罪對我們國家來說非常重要。

影響深遠的事件。

就目前情況來看,未成年人犯罪逐漸向壹定趨勢發展:壹是違法犯罪趨於低齡化。隨著社會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多樣,食物營養的提高,青少年的發育也在提前,智商也相對提高。同時,隨著犯罪年齡的提前,他們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十四五歲就違法犯罪,有的甚至出了大案。二是犯罪類型越來越多,從過去單純的犯罪向多元化發展。涉及的犯罪種類很多,而且是交叉性的,主要是針對財產的犯罪,比如盜竊、搶劫、敲詐勒索等。此外,傷害、殺人、綁架、強奸等惡性案件也時有發生。三是犯罪動機簡單,大多沒有明確的作案目的。壹般都是事先沒有預謀的,大部分都是壹時沖動。有些是出於好奇、自我表現和極端要求,往往帶有壹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四是團夥犯罪組織。幫派犯罪,尤其是搶劫和制造麻煩。多為三人以上作案,且多為中小學生、外校學生或偏遠單身人士。團夥之所以作案,是因為作案時有恐懼心理,靠的是人數的力量和相互的勇氣;靠著人多,想法多,力氣大,腳野的特點,膽大妄為,不計後果。往往是壹個人先下手為強,達到目的後迅速逃離現場,* * *壹起作案,* * *壹起受益。它是有害的,而且有發展的趨勢。

如今,中國的青少年犯罪如此嚴重令人擔憂。如果不去分析和預防,後果會很嚴重。預防這類犯罪首先要對這類犯罪有壹定的了解,要對癥下藥首先要知道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被稱為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因素逐漸增多,青少年犯罪日益突出。原因是什麽?

1.家庭是孩子心靈的港灣,父母是孩子的天然老師。並且大量事實表明,不良的家庭環境和不稱職的父母是孩子犯罪的直接原因:1。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孩子的過度溺愛,盲目的溺愛,讓孩子的欲望升級。計劃生育使得壹個家庭只有壹個孩子。但他們的父母大多經歷過磨難,所以現在總能盡力滿足孩子的要求,對孩子百依百順,成為家裏的“小皇帝”。當家庭沒有來源或不足時,那些被寵壞的孩子就會通過非法手段“獲得”金錢,以滿足自己的心理“不平衡”。2.家庭教育的錯誤導向。有些家長總是愛休閑而討厭工作,貪圖享受,經常表現出品行不端、品行不當,客觀上不能當好孩子的“啟蒙老師”,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不良行為的影響。如果有的家長經常打麻將,不僅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也沒有精力管教孩子,導致孩子放任自流,是非美醜不分,最終從“小皇帝”淪為“小囚犯”3。父母粗暴的管教方式,經常打罵訓斥,嚴重挫傷了孩子的上進心。這些家長相信“棍子下生好人”,粗暴對待孩子。他們看孩子不順眼,就拳腳相加。4.不健康的家庭(包括單親家庭或父母離異或其中壹方去世)有孩子得不到應有的愛,有的夫妻不和,有的把孩子當“出氣筒”來罵、打,傷害他們幼小的心靈。對孩子缺乏關愛和管教,使孩子產生自卑和怨恨,或者自暴自棄,逐漸走上犯罪道路。

2.學校教育中的壹些問題偏向於青少年犯罪。有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以升學率來評價。壹方面,他們過於註重學習成績,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滯後,導致學生的道德水平跟不上,對社會上的壹些現象不清楚。另壹方面,衡量壹個老師的教學能力,往往側重於學生的考試成績。這就造成了學校的老師喜歡、關心成績好的學生,卻往往不關註成績差的學生。而且管教的方法簡單粗暴。學校和老師不是對“雙差生”加強教育、正面勸導、利益分析,而是打罵、體罰、不讓上課。結果適得其反,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和與老師對立的心理和情緒。壹些學校隨意開除“雙差生”,推向社會,使他們成為青少年犯罪的“後備軍”。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嚴重脫節,使得本已薄弱的思想政治法律紀律教育形式更加單調,效果更加淡化。

  • 上一篇:最失敗的家庭教育就是溺愛和嬌慣。拿出好的案例來分享?
  • 下一篇:2015河南省鞏義市招聘200名中小學教師公告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