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東湧66歲的婦女朱啟華認為港珠澳大橋工程不合理,不合法,因為它沒有評估臭氧、二氧化硫和懸浮粒子的影響。2010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請法律援助,申請對大橋香港段環評報告進行司法審查,要求推翻2009年6月環保局通過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港段和香港碼頭段兩份環評報告。朱啟華在司法覆核中指出,環保署署長在沒有評估臭氧、二氧化硫及懸浮粒子影響的情況下,批準港珠澳大橋兩份環評報告,是不合理及不合法的,因此要求推翻有關決定。
2011年3月,司法復核在香港高等法院進行。18年4月下午,香港高等法院正式裁定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不合標準,要求環保署署長撤銷環境許可證,並支付朱啟華1/3訴訟費。
2011 4月18日下午,香港高等法院裁定香港環保署2009年完成的環保報告無效,敗訴的環保署需向朱啟華支付1/3的訴訟費。環保局表示,將研究高等法院的判決,並就下壹步尋求法律建議。
發言人表示,港珠澳大橋是規劃已久的跨境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對香港與內地經濟進壹步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項目開通後,將開創香港與內地交通聯系的新局面,為香港經濟長遠發展註入新動力,為香港旅遊、金融、貿易、商貿、物流等主要行業帶來新機遇。大橋主橋工程已經開工。除了推進香港段項目的前期工作,我們還會研究如何推進項目,比如分階段進行,分階段完成。香港特區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準485億元(港幣,下同)港珠澳大橋工程201118。香港特區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Eva cheng)表示,將於2011年底前全面動工,以追回失去的時間。預計港珠澳大橋將於2017年底通車。
鄭汝樺強調,經過多年討論,大橋已達成諒解,當局會盡力減少工程對環境的影響。他又指出,大橋是策略性的交通建設,可擴闊整個香港腹地,使珠三角西岸進入香港3小時生活圈,節省交通時間60%至80%,為各行業帶來效益,撥款可增加65,438+04,000個就業機會。
政府向財務委員會申請的撥款包括304億元用於興建香港港口,654.38+0.61.9億元用於興建大橋的香港連接部分,以及654.38+0.9億元用於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及初步填海工程的設計及研究。據悉,原計劃成本為65,438+0,665,438+0.9億元(港幣,下同),成本預算將激增55%至250.47億元。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布線工程造價上漲55%。
政府表示,受早前環境影響評估司法覆核訴訟的影響,工程費用將增加65億元,而工程價格在過去半年有所上漲,以及投標人對工程的風險評估高於預期,令費用再次增加,達88.6億港元。伊娃·程(Eva cheng)表示,當局已盡力減少大橋對環境的影響,但由於官司纏身,工程推遲了1年。
建造業總工會約20名代表當天在審議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撥款申請時,在門外請願,促請立法會批準撥款,讓工程盡快展開,並為工人提供就業機會。建造業總工會主席周連橋表示,工程延誤導致他們開工不足,主要受害者是釘板和混凝土工人。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鐘誌平表示,大橋的建設對香港的工商業發展極為重要。大橋可以節省陸路客貨運輸的成本和時間。通車後,香港的旅遊、金融、商業都將從中受益。香港的基礎設施,如機場、集裝箱碼頭等,也可以通過橋梁將服務腹地延伸到珠江三角洲西部和泛珠三角的西南省份,從而進壹步提升香港作為區域貿易和物流樞紐的地位。
香港中文大學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表示,希望港珠澳大橋盡快建成,從而促進內地與香港的經濟融合。如果大橋要如期完工,可能需要加快工程進度,估計最終成本還會增加。但他指出,雖然大橋的直接成本估計超過65,438+000年,但大橋帶來的間接效益是無限的,香港的建築工人可以直接受益。
發展局在2014,165438年10月5日對立法會議員提問的書面答復中提到,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填海及港口設施完工日期為2017年底,比原先預計的晚了1年。香港政府發言人解釋,上述完工日期是指本項目其中壹份相關交通控制及監察系統合約的完工日期。本合同的工程將分階段完成,壹些交通控制和監控系統設施不需要與橋梁同時完成。也就是說,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工程預計在2017年底至2017年底完工。2012 12全國大學生記者訓練營(港珠澳大橋站)總結分享會在中國青年報社舉行。來自內地16高校的高校記者、港澳大學生代表、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CCCC”)代表出席了分享會。
被稱為“超級工程”的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澳門和廣東省珠海市。它是中國第壹條采用沈管技術的海底隧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沈管隧道,不僅代表了中國的最高水平,也體現了世界的最高水平。10月25日至2月25日,116438+0,由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組織的20名高校記者深入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施工壹線,探訪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建設者,接受為期6天的新聞專業培訓。特別值得註意的是,活動還邀請了四位來自港澳的大學生代表。2014 10 19淩晨2時,港珠澳大橋施工過程中發生意外,位於香港赤?角機場南路白沙嘴工地,距離地面約15米的壹個橋墩突然倒塌。事發時,五名工人正在赤?角機場南路白沙嘴地盤的碼頭工作,碼頭旁的起重機正吊起壹些建築組件。期間橋墩突然坍塌,兩名在橋上工作的男子失去平衡摔倒在地。三名在地面工作的工人也因為突發事故被鐵架擊中。
香港消防部門接報後趕到現場,將5人分別送往香港東湧醫院和瑪嘉烈醫院救治。其中,壹名43歲的謝姓工人因傷勢嚴重死亡,壹名27歲的外籍工程師情況危急。三名在地面工作的工人,年齡在23至43歲之間,也受到了事故的影響。其中壹人情況嚴重,另外兩人情況穩定,已經出院。
香港工業傷亡權益協會總幹事陳錦康透露,上述建橋方式已沿用多時。壹般先建造橋墩部分,然後在橋上吊裝建築構件,由工人組裝。會議認為這是罕見的意外,並要求勞工處徹底調查事件的原因。如果發現任何人違反了法律,他必須受到起訴。2015年9月24日,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發布消息稱,施工方在40多米深處完成E21沈管精準對接。至此,港珠澳大橋沈管隧道在海底延伸至3645米,約占全長的65%。據CCCC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指揮部總指揮林明介紹,沈管E21位置穿越伶仃洋龍固溪自然航道,原有的壹、二航路已不能滿足施工需要。為了縮短E21及後續沈管在基槽中的橫移距離,降低沈管水平拖拉的風險,施工方開挖並啟動了第三條路線。第三條航線的適航水域只有240米寬。沈管上浮安裝窗口接近8月15日天文大潮,海水流速明顯高於其他月份,增加了沈管上浮控制的難度。本月22日19:30,沈管E21在十三艘大馬力拖船和數十艘海事、漁政警戒船的護航下破浪前行。23日淩晨,沈管E21到達施工水域,此時再次遇到波高近2米的長周期波浪,沈管和安裝船出現異常晃動。經過幾輪下沈,“超級沈管”成功降落在40多米的水中並完成水壓焊接,E21沈管安裝成功。全長55公裏的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在建的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主體工程包括橋梁、島嶼和海底沈管隧道,全長5664米,其中海底沈管隧道由33根巨型沈管對接而成,先後經過丁玲航道和龍鼓溪航道。2017年底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從香港到珠江西岸的車程將由三小時縮短至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