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根據第壹份材料,總結漢朝的反腐措施。

根據第壹份材料,總結漢朝的反腐措施。

有兩種主要措施:

措施壹:把“廉潔”作為選官的重要標準。

漢代廉政建設自漢初以來呈現出非常鮮明的特點:壹是廉政制度化。漢代的政治制度有的是直接針對腐敗的,有的不是直接針對腐敗的,但在實際工作中也起到了預防和抑制腐敗的作用。二是廉政正規化。漢高祖劉邦在入關時就註意保持吏治的清廉。劉邦宣布廢除秦朝暴政的約法三章,就是要用實際行動與秦朝的奢侈、淫欲、腐敗劃清界限。後來的文帝、景帝、武帝以及東漢的皇帝,都通過制度建設繼續推行廉政。三是進壹步表彰任用清官,樹立反腐倡廉典範,從正面進行廉政建設,在用人、識人、反腐、廉政獎勵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建設性工作。

首先,漢代在選官上把“廉”作為重要標準,堵住了貪官進入官場的入口。漢承秦制,選官標準在沿襲秦制的基礎上有所完善和發展,以德舉人。漢政權建立後不久,劉邦就頒布了求才法令,命令各級官員到各地考察,廣納賢才,並將他們的職、義、年等相關資料提交給朝廷,以便錄用和授予官職。壹方面擴大了西漢政權的社會基礎,同時從選官用人等方面極力使官員隊伍清廉。

文帝在位時,提出了“右聖左齊”、“先人後己”(《漢書·文帝史》卷四)的口號,即尊賢,疏官遠妃,薦賢官。文帝還把孝、禮、廉結合起來,大力褒揚。

漢文帝在表彰清官的同時,實際上規定了清官的職責範圍和內容。清官不僅要承擔宣揚封建道德、教育人民的責任,還要完成發展生產、促進社會進步的任務。梁武帝即位之初,為了謀求治國之策,下令各級官員采取賢能方正的措施進京。正是這壹措施促使漢朝的統治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或許正是從這個策略中,漢武帝感受到了求賢任能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元光元年(前134),他把過去壹些考察、招聘人才的做法制度化,形成了系統的人才選拔制度——考察、招聘人才制度。《漢武帝史》載:“元光元年,冬十壹月,命郡國養壹孝”,元光五年,又命“征官民有明之事而學賢之術者,續於郡縣食,令而計也”。考察征調制度是以孝、廉、能、德為標準,通過考察征調選拔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對提高官僚機構的素質、結構和廉潔性具有重要作用。當然,後來有了“秀才,不知書;查孝廉,父分居”(抱樸子外沈丕安居),這並不完全是檢征制度的錯,而是君主專制下檢征權力被少數權貴壟斷後的制度異化。

把廉潔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標準,其實是對清官最好的認可。通過選官制度的導向和杠桿,不僅為社會確立了為官的道德標準,也為老實人進入官場開辟了許多途徑。例如,趙璇時期的著名人物巴荒,在漢武帝時期因其誠實而屢被提拔。

巴荒任潁川太守八年,力勸農桑,重視教育,成績顯著。史稱“(巴荒)以外寬內清贏得官心,戶口逐年增加,為天下之最”。為此,宣帝下詔巴荒為山海關侯,賜黃金100斤,拜其為太子太傅,並遷朝廷。宣帝五鳳三年(前55年),巴荒取代丙吉為丞相,改為封建侯(侯國建在河南永城縣),有600家酒樓。然而,歷史說巴荒善於治理人民,但他不善於做壹個親戚。他當了五年宰相,沒什麽建樹,作風也不如前任,名聲也比在潁川的時候差。但“自漢以來,民官以言治,以暴君為首”(見《漢書·巴荒傳》卷八十九以上),後人把他和龔遂視為中國封建社會官員的代表。

措施二:營造廉潔自律的社會氛圍是反腐敗的治本之策

在褒揚清官的政策下,漢代湧現出壹大批清官,為漢代官場註入了壹股清流。這些清官壹方面在不同的領域和崗位上以身作則,另壹方面又與腐敗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史記》、《漢書》、《後漢書》都有官員傳記。正如顏師古所言,“荀”即“遵公法,順人情”。

司馬遷認為:“官遵法不削功贊能,民無主張無行為。”(《史記》卷壹三○太史公序)和班固、葉凡的觀點基本壹致。他們認為“官”就是“好官”,《漢書·官傳》序言說:

太守是官民之本。數字變了,就不安了。人民知道它會持續很長時間,所以他們不應該被欺負,而是服從它的教育。所以2000石是有治理效果的,需要聖旨鼓勵,賜秩賜金,或者賜封為山海關侯,官員或官員缺的話,就選擇所有的表二次使用。在漢朝是個好官,所以繁華,被稱為中興燕。如果趙廣漢、韓延壽、殷翁貴、閻延年、張敞屬於他們,就要受到懲罰或處分。王成、、朱毅、龔遂、、趙等。,住在有錢的地方,他們去哪裏看,去哪裏想,他們就在哪裏受尊敬,他們死在哪裏受尊敬,這就使君子的遺誌得以延續。

通讀《類》和《範兒官傳》可知,官員有兩個突出的特點:壹是寬以待人,使百姓安居樂業;二是教育壹方,使其移風易俗。在封建社會,這些官員無疑被譽為清官。漢代清官眾多,董璇和楊震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董璇是東漢光武帝時的洛陽縣令。上任那天,他沒有坐八人轎子,而是擡著棺材進了縣衙。原因是當時洛陽是首都,皇親國戚雲集,這些人大多貪汙枉法。如果他們想要整理,他們就必須隨時冒著生命危險,所以棺材是留給他們自己用的。《後漢書·董宣傳》載:

公告後,定性為洛陽令。當時湖陽公主禿頂,白天被殺。因為她藏在主人家裏,官員們拿不到。而主出行,帶著奴騎,宣布在廈門亭等候。他在停車敲馬,用刀畫地,說主的錯,罵奴隸下車,為此殺了他。國主回宮告皇帝,皇帝大怒,召眾將殺之。宣磕頭道:“我願乞壹字而死。”皇帝說:“妳想說什麽?”宣曰:“陛下德盛,而以奴殺良人,何以治天下?我不需要自殺。”也就是拍腦袋,流血被套。皇帝命小黃門執之,令宣磕頭謝主,不服,逼其停手,宣其雙手在地,不肯跪拜。主曰:“文叔白衣時,臧躲死,群臣不敢登門。現在我是天子了,我做不到嗎?”皇帝笑著說:“天子和白衣不壹樣。”因為壹個強訂單。給錢30萬,宣布妳會教官員。所以,與豪強作戰,令人震驚。史靜被命名為臥虎藏龍。歌裏說,“董邵平聽起來不像鼓。”

這份材料記載了當時很厲害的胡楊公主的奴隸,殺人越貨,強占百姓財物。董璇粗暴地逮捕了他,當著胡楊公主的面處決了這個奴隸。其他貪贓枉法的大臣子女,大多逃不過他的法眼和懲罰。董璇不僅執法公正嚴格,而且廉潔無私。死的時候家裏只有“幾個大麥和壹程”。光武帝劉秀得知此事後,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後來,明太祖朱元璋喜歡用董璇的故事來警示他的官員,特別是要求對帝國歷史的監督要遵循他的精神。

東漢中期以後,政府腐敗,官員腐敗。但在安帝,享有“關西孔子”美譽的楊震,在當時是壹股清流。《後漢書·楊振川》載:

將軍鄧騭聽說了他的才能,封他為大才。遷荊州為刺史,東萊為太守。當郡道通昌邑,故荊州冒菜為昌邑所訂,謁見之,至夜懷十斤黃金留震。甄曰:“故人知君子,而妳不知故人。為什麽?”秘笈:“薄暮無知。”甄曰:“天知,地知,我知,我知。什麽叫無知!”羞愧地走出來。之後,它被轉移到卓君地區。性是公平誠實的,不受制於個人的尷尬。兒孫們經常吃菜走路,老長輩們可能想開個產業,但又不願意。他們說:“讓後人知道是無辜官員的子女,不嫌厚!”

正所謂“不知道就要自己做。”孟子也強調所謂“夜氣”。也就是說,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只要壹坐起來打坐,自然就會有壹股明辨是非善惡的“氣”。每個人都有這個“氣”,但要保持清醒,不被欺騙,就要靠不斷的練習。楊震就是培養他“氣”的最好例子。

大力褒揚清官,尤其是在選官制度中設置“清官”這壹科目,對於漢代培養清官,樹立高尚的道德操守,具有重要意義。表彰清官,本質上就是以身作則,堂堂正正。通過表彰清官,引導社會思想和輿論,營造廉潔自律的思想環境和社會氛圍。這才是反腐敗的治本之策。

西漢初年沿用秦的監察制度,中央設立禦史監察,禦史之下有壹名禦史輔助禦史,並設立“宰相史”監察郡縣,也就是說整個監察制度比較寬松。直到漢武帝時期,全國分為十三州,各州設刺史,作為州的固定督撫;在首都及首都附近,設置壹名上尉作為監軍。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相對成型的國家監管體系。

  • 上一篇: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廢止部分政府規章(第二批)的決定
  • 下一篇:公司場地租賃合同標準範本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