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證活動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行業處罰、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以下簡稱《公證法》)、《公證程序規則》、《公證員執業管理辦法》中均有明確規定。其中,對公證員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對公證員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行政處分、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下面主要討論公證員的刑事法律責任。
公證員的刑事責任是指公證員觸犯刑法,構成犯罪,將受到刑事制裁。根據《公證法》的規定,公證處及其公證員違反該法第四十二條的禁止性規定,構成觸犯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於2009年6月7日發布《關於公證員出具公證書重大失實如何適用法律的批復》(以下簡稱《最高人民檢察院批復》),規定公證員出具的證明文件重大失實,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以“出具證明文件失實罪”追究。司法部、最高人民檢察院1992年3月21日發布的《關於嚴肅處理公證過失案件的通知》規定,確定公證員在公證活動中的責任,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暫行條例》和司法部制定的有關公證的規定。因公證員失職,給國家、集體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權益造成重大損失的,檢察機關應當立案調查,依法處理。
《公證法》頒布實施以來,公證員成為被告的訴訟案件呈上升趨勢。因此,如何提高公證員的法律責任意識,大力提高公證質量,努力防範公證法律責任風險,樹立公證行業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是我們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首先,公證員法律責任風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員素質和社會誠信的缺失:
壹是公證員素質低。在壹定的歷史時期,由於各種原因,公證員的自知力水平存在壹定的局限性。壹方面,經濟不斷發展,公證業務範圍不斷擴大;另壹方面,新知識的豐富和更新往往需要壹個過程,可能導致對某個問題或某些方面的理解和判斷出現偏差,並可能導致風險或其他不良後果。也可能包括部分公證員個人職業道德低下,出於各種自我或其他目的,故意隱瞞事實,曲解法律,損害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利益,導致公證員、公證處承擔責任。
二是當事人對公證的期望值過高。當事人通常會誤解公證的效用,所以在辦理公證時會有過高的期望。比如在證據保全公證中,公證只是保全當時的情況、現狀和行為,並不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但當事人認為只要公證了,就可以對外認定和決定相關事實,有的甚至認為做公證就相當於買了保險,壹切都好。
第三,社會對公證的誤解。目前,公眾對公證書的性質、功能、作用和效力仍缺乏正確、全面的認識。比如在招投標、搖號等各種現場監督公證中,公證機構的作用只是監督當時的某個特定階段,作用受到很大限制。但公眾普遍認為,公證機構要保證整個過程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此類業務涉及標的巨大。
第四,社會誠信缺失。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社會的方方面面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尤其是普通人的價值觀和誠信。市場經濟既調動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鼓勵人們努力致富,也拉大了貧富差距,造成部分人心態失衡,以至於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鋌而走險。當然,社會誠信的降低也為公證充分發揮其解紛止爭的功能提供了客觀環境,促進了人們在市場交易中對公證的需求。而公證在社會整體誠信環境不佳的情況下,自然增加了其執業風險。
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預防公證員的刑事法律責任:
壹是加強隊伍素質,提高公證質量。要牢固樹立公證責任意識,各級司法行政部門和公證協會要加強對公證員的教育培訓,切實提高公證員的政治素質和專業技能;公證機構和公證員要強化質量是公證生命的意識,嚴格按照《公證法》、《公證程序規則》等公證法律、法規和規章辦證。公證機構應當加強公證質量管理,建立健全公證質量檢查和控制制度,加強公證質量的日常檢查、考核和獎懲;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辦證程序的規範性,消除和減少差錯,不斷提高公證質量。這是防止公證法律責任的根本措施之壹。
二是維護公證的獨立性。在目前發現的大多數公證案件中,都存在公證員或公證員未能保持獨立的情況。因此,無論是公證員還是公證員,都應該遵守獨立的公證準則,堅決擺脫各種關系困擾,按照真實合法的原則辦理公證業務。
三是完善公證機構質量控制體系。建立客戶風險等級評估和管理體系;建立全面了解和評價公證單位的制度;建立例外或重大問題的報告制度;建立質量考核和獎懲制度;實行審查制度;嚴格的公證簽名制度;建立技術支持和咨詢系統等。
四是妥善處理投訴,積極應訴。針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投訴,公證協會、公證機構要按照《公證法》、《公證程序規則》等有關規定妥善處理,符合投訴處理程序,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正確引導投訴人依法主張權利,減少不合理糾纏,防止事態擴大。針對公證機構起訴的案件,加強同行之間的信息交流,收集有利於案件訴訟的判例,爭取在訴訟活動中的主動地位。
為了避免和減輕公證員的刑事法律責任,必須通過政府、法律界特別是公證行業、企業和社會公眾的共同努力,重建健全良好的社會公證體系,構建對公證質量事故“零容忍”的長效機制,嚴守公證公信力和公證工作的生命線。
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