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供給側改革將啃噬三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供給側改革將啃噬三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國企改革什麽時候能‘動真格’了?房地產稅什麽時候出臺,怎麽征收?跨省異地就醫結算何時惠及全民?如何實施大氣汙染治理?”

全國人大即將開幕2017。近日,不少讀者和網友通過本報熱點調查系統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這些問題是改革進入深水區面臨的“硬骨頭”。它們往往牽壹發而動全身,或影響就業,或關系到法律的制定,或迫切需要財稅體制改革。它們與實體經濟發展、土地制度改革、金融風險防控密切相關。

難點壹:市場化改革

近年來,國企改革進度滯後,無疑是全面深化改革中永遠繞不過去的“硬骨頭”。多位專家表示,目前國企主要存在四個問題:壹是部分國企資產負債率高,股權高度集中;二是公司治理不規範,機構臃腫,負擔沈重;三是國有資產布局不合理,專業化不強;第四,行政色彩突出。

如今,國企改革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微觀企業改革,而是宏觀結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宏觀金融角度看,國企改革能否順利推進,影響貨幣政策傳導、利率市場化和金融穩定;從產業發展來看,由於國有企業壟斷了能源、電信等上遊產業部門,其運營效率影響著服務業等下遊產業的成本、效率和出口競爭力。

除了這些難啃的“硬骨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表示,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艱巨性還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行政手段主要用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對容易,短期內容易顯現效果。下壹步是用更加市場化的手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自2015年底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所有改革壹樣,也是壹項艱巨的任務,過程中會有波折,也暴露出很多問題——2065 438+06年,煤價暴漲,壹二線城市房價暴漲,杠桿率不降反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通過市場手段來完成,由市場機制來推動."不過,李佐軍也承認,市場化手段比行政手段更復雜,考慮更多問題會更困難。

難點二:系統性改革

李佐軍還表示,中國過去壹年多實施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依靠結構調整,但並沒有推動導致產能過剩和庫存過多等問題的體制改革。

“這些體制問題恰恰是主要問題,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面對的問題。”李佐軍說。

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制度五大要素。這五大要素背後,是壹系列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

在資本要素方面,馮表示,中國的金融機構存在壹些問題,如過度強調大規模、大比例的業務和國有,而私人、專業和正式監管的普惠金融機構在數量和規模上都遠遠不夠。這就需要系統地推進金融體制改革。

在簡政放權方面,馮表示,前期已取得重大進展,但在推進過程中,全國各級政府間的信息聯通、規則壹致等核心問題需要繼續深化改革。

難點三:註重風險防範。

“目前的改革還有壹個很大的難點,就是如何平衡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在長期痛苦和短期痛苦之間做出選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渺說。

在當前宏觀去杠桿背景下,不少專家認為,可以利用互聯網金融手段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尤其是中小企業。董希渺表示,這幾年互聯網金融發展確實很快,壹定程度上緩解了融資難,但也容易積累金融風險。因此,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既要看到互聯網金融的短期推動,也要關註長期的金融穩定,高度警惕金融風險和資產泡沫的形成。

去產能,去杠桿,處置“僵屍企業”,也涉及到長痛與短痛的博弈。去產能可能會影響壹些地方的GDP和財政收入,去杠桿會使壹些風險顯性化。但如果不推進這些改革,不僅長期目標不穩定,短期效果也會越來越差。“僵屍企業”越來越多,債務越來越重,會加劇金融風險。因此,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應對壹批風險點,努力防控金融風險。

正如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原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去年7月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所說,“所有稅制和房地產稅制改革至今沒有推出的壹個主要原因是,它們涉及大量的利益調整,但仍需要義無反顧地推進。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收入分配和包容性增長的問題。”

  • 上一篇:裝修相關法律法規
  • 下一篇:急求企業管理畢業論文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