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05-01-19點擊次數:
節能[1990]第1149號
各電力局,各省、市、自治區電力局,電力設計院,電力監管院,水調院,水利電力出版社: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節能管理暫行條例》,為促進各級電力部門加強電網電能損耗管理,我部制定了《電網電能損耗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見附件),現予印發實施。原水利電力部1982年發布的《線損管理規定(試行)》同時廢止。
請將執行《規定》的情況和建議通知我部。
附件:
電網電能損耗管理規定
1990年12月22日
第壹章總則
第1條
電網電能損耗率(簡稱線損率)是國家考核電力部門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表征電力系統規劃設計水平、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綜合性技術經濟指標。
為促進各級電力部門加強線損管理,根據國務院頒發的《節能管理暫行條例》和能源部頒發的《電力行業實施細則》,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各級電力部門要加強規劃設計,改善電網結構,實現電網經濟運行;不斷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改善管理;研究改革線損管理制度,努力降低電網電能損耗。
第三條本規定適用於全國已投入運行的各級電壓的電力系統。
第四條
各電力管理局(以下簡稱網局)和各省(市、自治區)電力局(以下簡稱省局)可根據本規定的要求,結合本地區、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制定《電網降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第二章管理體系和職責
第五條
各網局、省局要建立健全節能領導小組,由分管節能的局領導或總工程師負責領導線損工作,確定生物、規劃、調度、基建、農電、用電部門線損工作的職責分工和綜合歸口部門。歸口部門應配備專職線損管理技術幹部,其他部門可設專職或兼職線損工作技術幹部。網絡局和省局的職責是:
1.負責貫徹執行國家和能源部有關節能的方針、政策、法規、標準和有關指示,並監督檢查下屬單位的執行情況;
2.制定本地區線損降損計劃,組織實施重大降損措施;
3.檢查和考核下屬單位線損率計劃指標;
4.總結交流線損工作經驗,分析降損效果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線損節能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由歸口部門負責。
第六條
供電局(電力局、地區電力局、供電公司)(以下簡稱供電局)、縣電力局(農電局、供電局、供電公司)(以下簡稱縣電力局)應建立健全由生物、計劃、調度、用電、計量、農電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的線損領導小組。,以局領導或主管節能的總工程師為組長,負責領導線損工作。歸口部門應配備專職線損技術幹部處理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其他部門和基層生產單位應設置專職或兼職線損技術幹部。供電局和縣電力局的職責是:
1.負責監督檢查全局線損;
2 .負責編制和實施本局的線損率計劃指標、降損規劃和降損措施計劃;
3.執行並努力完成上級下達的線損率指標。
第七條各級電力部門線損歸口單位專職線損人員的職責是:
1.會同相關部門制定線損率規劃指標;
2 .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局降低線損的措施計劃,並監督實施;
3.總結交流線損工作經驗,組織技術培訓;
4.按期組織線損理論計算,定期進行線損綜合分析,編制專業線損統計分析報告;
5 .會同有關部門檢查線損工作,線損率指標完成情況和線損獎懲落實情況;
6 .參與基建、技術改造等工程項目的設計審查;
7.與相關部門壹起制定線損獎金分配方案。
第三章指標管理
第八條各級電力部門應按期編制和下達計劃線損率指標,並組織和督促完成。
線損率規劃指標以線損理論計算值和往年線損率統計值為基礎,根據以下影響線損率升降的因素進行修訂:
1.系統配電、負荷增長和用電構成的變化;
2.電網結構、系統運行方式和系統內潮流分布的變化;
3.基建、改進和降損技術措施投入運行的影響;
4.新的大型工業用戶投產的影響;
5.系統中主要部件的更換和部件負荷的變化。
第九條線損率指標實行分級管理,定期考核。也可以根據本地區、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分步承包。其管理和考核範圍按調度管轄、電壓等級和承包商劃分。
凡輸變電和變電站(包括攝像機等。)設備由網局和省局管理,送變電過程中的電能損耗稱為網損,分別由網局網調和省局省調管理,並接受考核;凡輸、變、配電設備(包括攝像機等。)由供電局管理,輸配電過程中的電能損耗稱為區域線損,由供電局負責管理和考核。地區線損也要分解為輸配電線損,分別由地區調度室、地區供電局、縣電業局管理和考核。
第10條
在分級管理、定期考核的基礎上,供電局管理的輸配電線損指標可根據本單位具體情況,承包到各基層單位或班組。
第11條
兩個或兩個以上供電局之間的轉電、互供電和線路使用的線損,由雙方供電局根據具體情況協商解決或由上級主管網局、省局協商解決。跨區域電網、跨省電網供電中轉網損,由雙方網局、省* * *局協商解決。
第12條
用戶專用線路和變壓器的電力損失由產權人承擔。如果專用線路和變壓器的產權已移交給供電局,線路和變壓器專用於某壹特定用戶,其電力損失的負擔也可由雙方協商確定。批發購買單位管理範圍內的批發部分的電力損失由批發購買單位承擔,任何部門和個人無權減免應承擔的電力損失。
第13條為便於線損管理的檢查和考核,可根據具體情況建立以下線損管理相關小指標進行內部統計和考核:
1.降低電力和企業供電損耗的技術措施;
2.電能表校驗前的通過率、校驗率、輪換率和故障率;
3.母線功率不平衡率;
4.月末和月末24時,抄電比例;
5.變電站用電指標完成率;
6.高峰負荷時的功率因數、低谷負荷時的功率因數和月平均功率因數;
7.電壓監測點電壓合格率。
網局、省局、供電局應對上述小指標逐級進行統計和考核。各局也可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增加若幹小指標進行內部統計和考核。
第14條各級電力部門應按月統計季度考核線損率。根據部頒布的統計辦法,按時編報統計報表。當線損率變化較大時,必須進行分析,找出原因。
第15條
為深化線損分析,使其反映各電壓等級電網的網絡結構、設備技術、用電構成和管理水平等特點,各級電力部門除執行部頒統計辦法和有關規定外,還應進行以下線損統計和分析:
1.網損和區域線損中的輸變電線損分析要分電壓、分線路進行,配電線損分析要分分區、分變電站、分線路或分變電站進行,分別比較相應的線損理論計算值,從而掌握線損電量的構成,找出輸變電配電系統的薄弱環節,明確降損的主要方向;
2.根據電網中的元件統計分析線損。根據電網中各級電壓的升壓降壓變壓器、配電變壓器和輸電、輸電、配電線路等主要元件的技術參數,通過理論計算和統計分類,可以掌握電網中線路的總損耗、各級電壓的線路損耗和比例、變壓器的總損耗、各級電壓變壓器的損耗和比例,其中變壓器的銅損和鐵損各占幾等。,從而找出問題並采取措施。
3.根據售電構成統計分析線損。電壓分類,扣除相應的非破壞性用戶專用線路、專用變電站、用戶直供、批發電等售電量。,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真實的線損率。
第16條
各級電力部門要認真總結線損管理經驗,計算降損效果。線損分析每季度進行壹次,每半年總結壹次,每年總結壹次,分別報送相關上級。
第四章技術措施
第17條
各級電力部門在規劃設計電網時,要按照原水電部發布的《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和《城市電網規劃設計導則(試行)》的有關規定,把降損節電作為綜合技術經濟分析的重要內容之壹,合理加強電網建設和改造,不斷提高電網運行的經濟性。
第18條各級電力部門每年應制定降低線損的技術措施計劃,納入基建、大修、技術改造等工程項目實施。
第19條
各級電力部門應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減少損失。重點做好電網規劃,調整電網布局,升壓改造,簡化電壓等級,縮短供電半徑,減少迂回供電,合理選擇導線截面、變壓器規格和容量,完善防竊電措施。首先要抓緊采取投資少、建設周期短、降損效果顯著的措施。
第二十條
根據SD 325-89《電力系統電壓無功技術導則》和能源部《電力系統電壓無功管理規定》的規定,根據電力系統無功優化計算的結果,合理配置無功補償設備,使無功就地補償,分區均衡,提高電壓質量,降低電能損耗。
21條
各級調度部門要根據電力系統設備技術狀況和負荷潮流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運行方式,實現電網經濟運行,大力推廣帶電作業,維護電網正常運行方式;要做好變壓器的經濟運行工作,對超出經濟運行範圍的變壓器進行調整,並及時停用空載變壓器;排灌用變壓器應專用,非排灌季節應及時停用。
第二十二條
各級電力部門要有計劃地逐步將高能配電變壓器更換或改造成低能配電變壓器。所有新購配電變壓器必須是低能耗的,否則,物資部門不得購買,供電部門不得安裝。使用部門不得投入運行。
第二十三條
各級電力部門必須定期組織負荷測量和線損理論計算。對於35 kV及以上的系統,應每年進行壹次計算,對於10 kV及以下的系統,至少每兩年進行壹次計算。如遇配電和網絡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應及時計算。線損的理論計算應根據管理和考核範圍進行。計算原則和方法可參照部頒《電網電能損耗計算導則(試行)》的有關規定。應將理論計算值與統計值進行比較,找出管理和設備上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為了提高理論計算的精度和速度,應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計算,並不斷開發和豐富計算程序。
第五章用電管理
第二十四條
各級電力部門必須加強用電管理,強化各業務管理崗位責任制,減少內部責任失誤,防止竊電和非法用電。堅持定期進行用電檢查,及時發現因管理不善造成的電力損失,減少管理線損。
第二十五條
合理安排抄表日,應使月度供售電量盡可能對應,以減少統計線損率的波動。專用線、專用變電站、批發單位和季節性供電的用戶,以及有條件在月末24時抄表的用戶,必須在月末24時抄表,月末24時抄的電量和月末抄的電量應占總售電量的75%以上。其他用戶的抄表日期應是固定的,不得更改。
第二十六條
加強用戶無功電量管理,提高用戶無功補償設備的補償效果,按照國家電力供需規則、電力系統電壓無功管理規定和功率因數調整辦法的規定,幫助督促用戶增加無功補償設備,提高功率因數達到規定的標準值。
用戶在安裝無功集中補償設備時,還應安裝能隨電壓、功率因數或時間的變化而自動投切的裝置。沒有自動切換裝置的新用戶不予接電,已投產的老用戶限期安裝。
第二十七條
實行電費功率因數調整的用戶應安裝帶防傾倒裝置的無功功率表,有可能向電網反向發送無功功率的用戶應在計費計量點安裝帶防傾倒裝置的反向無功功率表,並根據反向無功功率絕對值與實際無功功率之和計算月平均功率因數;根據電網需要,對大用戶進行峰值功率因數考核(由各供電局確定,報省局批準);對於壹些大用戶,可以逐步試行峰谷功率因數評估。
第二十八條發電廠直供用戶的功率因數考核標準,可由當地供電局根據電壓和無功潮流計算確定,報省局批準。
第二十九條
嚴格管理發電廠、變電站站用電,杜絕發電廠、變電站內及附近隨意用電、違規用電現象。廠站用電應計量,並接受當地供電部門的監督。
站用電量應計入線損,並應列為考核變電站的技術經濟指標。
其他生產用電(如大小修、基建、修理、融冰、測試等。)和非生產性用電(如辦公樓照明、宿舍用電等。)應由當地供電部門嚴格管理,電表充電不計入廠用、站用和線損。
第六章電能計量管理
第三十條
發電廠和電網關口、變電站和用戶的電能計量裝置應由當地供電局進行檢測和管理。特殊情況可由網絡局或省局指定單位進行測試和管理。
31條
電能計量裝置應按照《電能計量裝置管理條例》、部頒《電能計量裝置檢驗規程》及網局、省局相關規定進行定期檢驗和更換。高壓電能表調整前合格率應達到99%以上,高壓電能表故障率應小於1%,檢驗率應達到100%,低壓三相電能表輪換率應達到100%。
第三十二條
電能計量裝置的接線應正確可靠,各元件的誤差必須在允許範圍內。壹、二、三類電能計量裝置應進行全面的誤差評估管理。壹級電壓互感器二次回路的壓降不應超過二次額定電壓的0.25%;二級和三級不得超過0.5%。
第三十三條
各級電力試驗研究院負責電能計量設備的監管,電能標準計量表的傳輸和檢定,電廠、供電局、縣電業局使用的標準電能表至少每半年檢定壹次,標準互感器至少每兩年檢定壹次。對大型發電供電設備、重要聯絡線電能表等重要關口表計也要進行監管,定期抽查,指導電廠、供電局采取針對性措施,確保電能計量的準確性。
第三十四條
新投入運行的發電廠、變電站電能計量裝置的安裝位置、安裝條件和準確度,應按照評估電力系統技術經濟指標、電壓和分支線路統計分析、合理收費的要求進行安裝,並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規定。發電廠、變電站電能計量裝置不齊全、準確度達不到要求的,由發電廠、供電局、縣電業局逐步更換補充。壹是對大型發電機組、樞紐變電站、重要聯絡線、大用戶的主要計量點,分期分批更換0.5 ~ 1.0電能表和0.2 ~ 0.5計量互感器。
大用戶專用變電站和專用線路計量電能表用測量變壓器的安裝,應符合《電力裝置用電測量儀器和裝置設計規範》和國家供用電規程的規定。
所有新安裝或新增的電能計量裝置,應由電能計量管理負責人和線損專員參加設計審查和驗收。
第三十五條
發電廠、變電站運行人員應加強電能計量運行管理,按月計算母線和全廠、全站的電量平衡。發電廠和22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功率不平衡率不超過65438±0%;220kV以下變電站母線功率不平衡率不應超過2%。
第七章獎懲
第三十六條
根據財政部、原勞動人事部、原國家經委(86)l7號《國營工業運輸企業原材料、燃料節約獎試行辦法》和能源部的有關規定,實行節電獎。
第三十七條節能獎按照定額進行評審。網局及其直屬省局的線損率定額由能源部批準;省局線損率定額由網局核定;供電局的線損率定額由網局或省局核定。
第三十八條
節電獎由主管機關統壹發放,不得挪用。各級節能管理部門負責管好用好這筆獎金,分配給與降損工作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防止平均主義。並應制定出相應的線損獎勵分配和獎懲辦法。
節能管理部門應提出獎金總額的30% ~ 40%用於獎勵節能效果顯著、對節能工作有較大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第三十九條
對在能源部、網局、省局降損節電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對不能完成能耗定額的單位,相應扣減節能獎金額;對長期不能完成節電任務的單位,將給予通報批評。
第八章附則
第四十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第41條本規定由能源部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