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根據很多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越是符合以下十個條件的青少年,越有可能實施暴力犯罪。
1.內向嚴重;2.家庭不和諧;3.愛虐待小動物;4.熱衷於暴力色情網站和小說、電影、電視劇;5.好鬥,很爭強好勝,虛榮心很強;6.個人英雄主義;7.崇拜偶像;7.極度喜歡刀具等危險裝備;8.任性,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9.提倡三合會忠誠;10.永遠專壹,做事不考慮後果。
案例:新沂市小學生與同學打架。學生家庭離異,父親主張棍棒教育。老師認為這個學生“殘忍暴躁”,經常和同學打架,無緣無故踢翻桌子凳子。他的同學反映他對什麽都不愛。回家的路上,看到小貓小狗都想踢幾下。有壹次學生看到壹只鳥,壹個女孩可憐巴巴地說:“多可憐的鳥啊!”。他看著它,突然從地上抓起了那只鳥。學生們壹見是他,大叫道:“快放下,鳥受傷了。”他聽了,沒理,然後在壹群女生的尖叫聲中把鳥狠狠地摔在了地上。摔倒後,他從地上撿起那只奄奄壹息的小鳥,舉起兩根手指在眼前晃了晃,然後丟在地上,然後推開同學,笑著走了。
案例:某校大壹新生得知同學被學校其他同學打傷。他認為對方是在欺負大壹新生。盛怒之下,他想到自己可以通過練跆拳道為班級出壹份力,主動找到對方。雙方都受了重傷...
第壹,抵制校園暴力,歧視是前提。
有些學生完全沒有意識到校園暴力和生命安全威脅,認為校園暴力只是不禮貌的行為;其他同學目睹校園暴力時無動於衷,認為這只是同學之間的“嬉鬧”。抵制校園暴力,首先要有識別校園暴力的能力。
校園暴力包括行為暴力、言語暴力和心理暴力。行為暴力是校園暴力中最常見的現象。
行為暴力主要是指壹定程度上的壹系列侵害行為,包括打架鬥毆、敲詐勒索、搶劫財物等。
第二,對校園欺淩說“不”。
頻發的校園暴力打破了校園裏原本屬於我們的寧靜與和諧。為了不讓校園這片凈土變成另壹個“江湖”,為了不讓我們的“花季”變成“花節”,我們必須堅決對校園暴力說“不”!
①不要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②不參與校園暴力。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堅決不做校園暴力的幫兇。
③關註心理健康發展。我們應該保持樂觀的態度,積極與他人溝通,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
④強化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施暴者法律意識淡薄,不懂法,是校園暴力的另壹個主要原因。我們應該學習、理解和遵守法律。我們不僅要用法律規範自己的行為,還要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三,保護自己,關註他人
(1)安全第壹,預防為主。
校園暴力的發生通常有兩個原因:壹是同學之間因言語之爭或其他原因發生肢體沖突。二是滿足自己私欲而引發的糾紛和煩惱。為了防止糾紛和事件,我們應該做以下兩件事:
和同學相處融洽。有的同學遇到矛盾不想吃虧。他們認為忍就是丟面子,丟尊嚴,只會讓矛盾升級,激化。我們應該心胸寬廣,心胸開闊,不應該為了壹點小事就僵持不下,斤斤計較,甚至拳腳相加,做出貶低人格的事情。
(2)避免成為施暴者的目標。我們平時不會隨身攜帶太多的錢、手機等貴重物品,也不會公開暴露自己的隨身物品。學校的僻靜角落,廁所的角落或者走廊都是校園暴力的多發區,所以在活動的時候要特別註意這些地方,最好結伴而行。
③養成善於觀察的好習慣。多關註身邊發生的事情。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都可以從校園裏同學之間的交流中獲得。為了保護我們自身的人身安全,防止肇事者報復我們,我們可以通過郵件匿名舉報。預防暴力比應對暴力更重要,所有這壹切都需要我們的參與。
(2)應對暴力,在危機中保持冷靜。
如果我們無法避免危險,那麽當危險發生時,我們壹定不要驚慌失措!保持冷靜的頭腦是成功的關鍵。我們應該克服恐懼,積極解決問題或者本能地保護自己。①發生言語暴力時的自救
對付語言暴力,我們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第壹,冷漠。二是自我反思。三是無畏應對。第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調整心理。第六,合法維權。
②行為暴力時的自救。
被襲擊者打了怎麽辦?
壹是找機會逃跑。二是大聲呼救。三是用壹些小動作給自己找壹個逃跑的機會。第四是求饒。求饒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減少傷害的策略。第五,如果上述退路被襲擊者切斷,要用手托住頭部,盡力保護頭部,尤其是太陽穴和背部。
在人身和財產雙重危險的時候,人身安全應該是最重要的,給錢是為了救人,避免更激烈的傷害。
(3)及時舉報,依法維權。
由於校園暴力的隨機性,許多學生對此感到害怕和焦慮。壹些學生不敢告訴他們的父母和老師,更不用說報了警。甚至警察破案後也不敢作證,成了“沈默的羔羊”。受辱往往會引發新的暴力事件。
當自己或他人遇到緊急情況時,壹定要第壹時間向父母、老師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第四,總結
對付暴力,我們必須強化五種意識:
第壹,要有法律意識。違法行為不受法律保護。第二,要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識。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切記不可魯莽。
第四,要有勇、智、巧的意識。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幫助他人。
第五,要有強烈的舉報意識和證據意識。及時舉報,註意收集證據,以便必要時出示。
我們壹定要記住:當自身安全受到威脅時,我們不會輕言放棄。當別人的生活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我們會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盡力及時伸出援手。
校園欺淩主題班會第二部分
授課時間:9月5日授課年級:初三授課老師:羅小妹活動主題:
我把這個活動定義為“拒絕校園欺淩,構建和諧校園”。
二、活動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上半年,媒體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有42起,其中初中生參與的校園暴力事件有33起,占總數的69%,初中生進入校園暴力高發期。我們學校最近也發生了幾起學生打架的事件。
目的:通過學習《中小學生守則》的內容,使學生文明守法,更好地了解什麽是校園暴力,其危害性,如何預防和抵制校園暴力,對校園暴力進行合理有效的鬥爭,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和沖突,防止未成年人誤事。
三、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向學生發放《中小學生行為規範》,制作多媒體課件,收集校園暴力典型案例。
2.學生準備:讓學生閱讀和背誦守則,提前熟悉守則內容,思考校園暴力的表現形式和如何正確應對。讓學生在活動前思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活動內容。
四、活動流程:
(1)了解校園欺淩
1.有些同學對“校園暴力”這個詞還比較陌生,或者說不能正確理解。所以,用多媒體展示校園欺淩的定義,首先讓學生知道什麽是校園欺淩。
發生在學校校園、學生上下學途中的學校教育活動,從老
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故意濫用語言、體力、網絡、設備等。,並在壹定程度上侵犯了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和財產,則算作校園暴力。其主要表現是,強學生欺負弱學生,使他們身心痛苦。校園欺淩通常是反復發生的事件,而不是單壹事件。有時候壹個人欺負另壹個人;有時候集體欺負壹個人。通常欺淩者並不覺得自己有錯,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不敢反抗舉報欺淩者。因此,惡性循環導致受害者的身心痛苦。
“什麽是欺淩?為什麽要打霸淩?”與學生面對面分享:所謂欺負,簡單來說就是以大欺小,以強欺弱,以多欺少。欺負行為不僅傷害受傷者,也傷害欺負者和旁觀者。由於長期欺負他人,“欺負者”在內心獲得極大的滿足,以自我為中心,對同學缺乏同情,而“旁觀者”則因為無法幫助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害怕。“校園欺淩”對受害者的傷害不可小覷。被欺負的學生通常身心都會受到創傷,很容易留下難以長久平復的陰影。同時,“校園欺淩”也會影響學校整體的紀律和風氣。因此,學校應該嚴格制止和防止欺淩行為。
2.觀看校園暴力視頻,學生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校園暴力的惡劣性質,進而討論校園欺淩的危害,提出“校園欺淩的危害有哪些?”
校園欺淩首先給受害者的身體帶來了傷害;其次是更嚴重的心理傷害,讓受害者沒有安全感,產生恐懼和焦慮。
3.多媒體展示上半年校園暴力事件,要求學生結合現實生活思考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根據日常生活實際,
總結壹些原因。
65438年10月9日,廣西賓陽縣初中女生群毆。目擊者稱場面慘烈。
2月28日,雲南富寧縣某中學女生宿舍被圍毆羞辱拍照上傳空間。4月9日,山東鄒城女生宿舍被打被逼下跪。
17年4月,北京105中學壹女生被輪番掌摑。
4月17日,廣東汕頭多名少年襲擊壹名穿校服的男生。
4月19,湖北紅安00後,為爭女朋友打架,用磚頭打人的方法很殘忍。4月30日,福建南安壹中壹男生被同校學生和社會青年追逐刺傷。5月12日,福建晉江壹學生在校外打架被打死打傷。
5月19日,遼寧沈陽管寧實驗學校發生籃球暴力事件。
6月16日,山東濟南壹中多名學生暴力毆打同學。
6月21日,湖南懷化壹女生在校園內被8名學姐毆打,導致耳膜穿孔。6月26日,河南信陽數百名中學生赤膊上陣。
(2)抵制校園欺淩
此鏈接設置了三個問題,如下所示:
1.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時,作為當事人應該如何解決?
2.矛盾壹時難以解決。如何有效遏制校園欺淩的發生?
3.萬壹發生校園欺淩事件,該如何應對?
這三個問題是從三個不同的階段提出來的:學生之間發生沖突的時候,校園欺淩之前,校園欺淩期間。他們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處理不同情況下的沖突,盡可能避免校園暴力的發生。壹旦發生校園欺淩,他們也能及時采取措施避免受傷。最後,老師和同學們總結了如何避免校園欺淩。
方法:
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思考:無視;找老師;懂得自救。
站在施暴者的角度思考:想想後果;不要沖動;同理心。
(三)校園欺淩案例分析。
壹個中學的女生在做飯的時候,和另壹個女生發生了爭執。沒想到,她遭到了多名女生的毆打,其中壹名女生在打人後做出了勝利的手勢。根據以上案例,妳認為應該采取哪些正確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引用案例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保護自己,引導學生回答:
1,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權的前提;
2.面對不法分子的侵害,首先要做出快速準確的判斷,然後勇敢靈活地與之鬥爭;
3.積極尋求家長、學校和社會的保護;
4.當受到侵害時,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4)總結
反思:讓學生再壹次認識到校園暴力的危害性,讓學生明白暴力解決不了問題,只會導致不好的後果,對別人對自己都不好。學生之間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及時找老師解決矛盾,讓學生學會從自己做起,拒絕暴力。保護手段,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教育學生盡量不看有暴力畫面的電視劇,不看有暴力情節的書刊,不玩暴力遊戲,不做暴力的人。讓我們拒絕暴力,做健康陽光的學生。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八條(即現行民事訴訟法第91條)規定,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郵寄送達。《關於法院特快專遞送達文書的規定》第二條規定,通過法院特快專遞送達民事訴訟文書,與人民法院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法院向受送達人公司郵寄包括法院傳票在內的應訴材料的地址為其工商登記註冊地,具有法律公示效力,且上述應訴材料也有該公司員工簽名,故法院的送達合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