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歷史就是“也門撤僑”!2018,導演林超賢憑借《紅海行動》在中國成名。
作為紅海行動的背景故事,歷史上有哪些真實的「也門撤僑」故事?
撤僑真的有特種部隊參與嗎?海外華人真的被挾持了嗎?艦炮真的可以開火了嗎?
讓我們壹起回顧歷史,了解也門撤僑的風雨歲月。
2015年3月29日,壹個美麗的身影劃破了亞丁灣。臨沂艦是中國海軍所屬的導彈護衛艦。這壹次臨沂艦遠航的任務是送旅居也門的華僑回國!
下午13: 46,連夜出發的臨沂艦在亞丁灣港口拋錨。在中國海軍的護航下,122名華僑和2名外國專家成功登船。
聽起來好像這個疏散行動並不危險,壹切都是那麽平淡。然而,隱藏在這平淡背後的,是驚心動魄的撤離,是來自中國的力量和擔當!
要撤離,首先要保證的是安全聚集中國公民,但光這壹步很難。
當時,也門正處於戰爭和炮火之中。反抗政府的武裝組織“胡塞武裝”占領了也門首都,甚至罷黜了也門總統。
然而,胡塞武裝組織並沒有停止,接連發生的騷亂使得與也門接壤的沙特阿拉伯也加入了反對胡塞武裝組織的戰爭。
天上是沙特的空襲,地上是胡塞武裝組織的子彈。難得有停火的機會。各種暴徒湧上街頭,用各種恐怖行為來發泄對戰爭的恐懼和壓力。
每壹位居民都身處險境,即使門窗緊鎖,也能聽到窗外轟鳴的炸藥聲,屋外轟鳴的槍聲。
時不時會有小溪把玻璃砸碎,或者在投下的炸彈下,房子被摧毀到無法居住。
據中國駐也門大使田琦回憶,戰爭和沖突最嚴重的時候,妳甚至可以看到兩個人在十幾米外的院子裏,拿著步槍互相射擊。
每天落在使館院子裏的彈殼就像落葉壹樣,每天清理的時候甚至能聚成壹堆。來自天空的空襲使整個地面都在顫抖。
這是在大使館附近。就連使館也屢屢受到沖突影響,生活在也門各地的中國公民也無需更多的文字來描述。
要知道,在也門,有超過600人在也門工作和做生意,或者是石油工人和大使館員工。
他們分布在也門的各個地區。要把所有的華僑聚集在壹起,不僅要準確知道所有中國人的位置,還要穿越槍林彈雨去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各國政府紛紛關閉領事館,連自己都有領事館的國家自然不會照顧自己在也門的國民。
就用壹句“自己找交通工具撤離”讓他們的公民靠自己生存。美國大使館甚至用“撤僑可能造成不便”這句話來拋棄自己的公民。
在這樣的情況下,3月26日,中國政府本著公民生活的最高要求,立即放棄了在也門的十幾億元投資,並命令外交部加緊將也門國民送回祖國。
當晚深夜接到命令的中國海軍,立即命令正在亞丁灣附近海域執行日常護航任務的臨沂艦、濰坊艦、微山湖艦三艘艦艇暫停執行護航任務,轉戰亞丁灣,準備接收華僑。
由於緊急和困難,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也門僑民的情況是不同的。
中國大使館立即冒著戰火,與也門軍方和內政官員會面,要求他們派兵護送分散在十幾個地區的中國僑民。
那麽也門為什麽這麽亂呢?
說到也門,首先要了解它的情況和位置。作為阿拉伯半島西南端的壹個效應,也門毗鄰沙特,瀕臨紅海、亞丁灣和阿拉伯海,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城市之壹。
其經濟主要來源於石油的出口,但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不如沙特,甚至連水資源和糧食都不能自給自足,壹半以上需要靠進口來彌補。
在近代史上,也門受戰爭影響多年,直到1990年5月22日才統壹並宣布成立也門。
因為政權不穩,也門共和國自建立以來常年內戰,胡塞武裝組織的崛起給這個國家帶來了近乎致命的打擊。
然而,面對中國大使館的申請,也門政府仍然沒有拒絕。雖然因為戰爭,人手嚴重不足,但還是派出了裝甲車隊和皮卡車隨行。
幫助滯留也門的華僑轉移到亞丁港、荷臺達港等待後續船只撤離。
2015年3月29日上午,122名華僑和兩名外國專家第壹次來到亞丁港。
雖然離600名華僑華人還很遠,但也門局勢瞬息萬變,不可能“等船”“等船”,只能撤離第壹批華僑華人。
裝載著76毫米口徑的主炮,2艘30毫米口徑的臨沂艦和7近高射炮將炮口對準海岸。
這兩個730型近防炮很厲害。它們曾經是世界上殺傷力最大的艦載近防炮。無論彈道還是火控,都徹底碾壓俄羅斯AK630和美國密集近防炮。
730可以在壹秒鐘內射出70發炮彈,只需壹槍就能消滅所有敵人。甚至可以攔截2馬赫以下的反艦導彈,攻防性能無可挑剔。
臨沂號上的50名海軍特戰小組成員——“蛟龍”號特戰小組,負責嚴密警戒周圍。
作為警示,在手持95式自動步槍、推著92式手槍的特戰隊員旁邊,還有壹塊“遠離閑人”的牌子。
總共124人,加上身份篩查、行李安檢等諸多步驟,在臨沂艦的指揮下只用了半個多小時,執行力和速度震驚了在場的無數華僑華人。
壹天後,濰坊艦抵達也門港口。這壹次,455人登船只用了81分鐘。在武器和火力的威懾下,胡塞武裝組織根本不敢攻擊這艘船。
4月1日,在也門的600名中國人全部撤離,三船繼續參加亞丁灣護航任務,沒有任何休息。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很高興應友好國家的要求,成功幫助270多名德國、波蘭、巴基斯坦等國公民從也門撤離,乘飛機返回自己的國家。
值得壹提的是,在這些國家中,不包括建議本國公民留在也門的美國。
與美國相比,中國的做法無疑獲得了更多的大國責任。
這些被中國幫助過的國家,如愛爾蘭、英國,都在自己的刊物上稱贊中國,中巴友誼也因撤僑而進壹步增進。
無論何時何地,中國從未忘記海外僑民。
首先是行動難度,不僅要保證停靠和航行時的安全,還要分配和規劃登船人員。
以濰坊艦為例。這次疏散行動,壹次疏散455人!
對於壹艘護衛艦來說,455人絕對是壹個不小的數字,是濰坊艦正常人數的3倍多!這還不算原來在濰坊艦上的船員。
更何況在這455人中,每壹個登船人的年齡都不壹樣,他們的民族風俗也不壹樣。
從嬰兒到老人,有6位外國友人,60多位穆斯林同胞。人數多,人員雜,分配是個大問題。
為了保證船上的所有華僑和朋友休息吃飯,船員們把他們的休息室騰出來,改造成適合登船人員休息的房間。而他們自己,在機艙的過道裏,在地板上休息。
為了滿足不同民族的習俗,廚師們也做不同的飯菜。不到壹天的時間,就消耗了750多斤糧食!
不是傳統的壹鍋飯。為了讓所有海外華人有家的感覺,炊事班壹天14小時從不停歇!
分九批用餐時間的食堂就像壹個流動的水席,源源不斷地為登船的人提供食物,而海軍士兵只有兩個簡單的菜和壹個湯。
這就是廚子口中的“壹家不講兩家話”!生病由軍醫及時治療,暈船由食物幫助。
壹天的航程讓很多回國的華僑不願意離開濰坊艦,濰坊艦的事跡也得到了很多贊揚和認可。
在撤僑任務中,中國海軍的實力不僅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也深受沙特軍隊和胡塞武裝組織的欽佩。
在730高射炮的威懾下,胡塞武裝組織始終對中國海軍保持克制。他們毫不懷疑,如果他們的行為對也門僑民造成傷害,他們將受到打擊。
2065438+2005年4月8日,《紐約時報》寫了壹篇關於撤僑的文章,評論是“也門救援任務證明對中國軍隊形象大有裨益”。
這壹行動已經從不同國家疏散了600多名也門公民和200多名海外公民。這是新中國第壹次選擇派遣軍艦撤僑。
也門撤僑之前,中國大多選擇包機或者委托其他國家幫助撤僑。
比如2000年所羅門群島撤僑時,選擇包租中遠“陽江”號貨輪,在澳政府軍艦協助下,遇到115華人。
最後,在成功將華僑運送到莫比爾港後,他們乘坐中國政府派出的專機安全回國。
再比如2003年在利比裏亞的撤僑。當時,中國沒有與利比裏亞建立外交關系。在當地通訊被破壞的情況下,只能委托法國軍艦暴風號成功撤僑。
但中國主動撤僑與美國駐也門大使館讓公民逃離或不離開的行為截然不同。
如果把時間進壹步拉長,中國最早的撤僑甚至可以追溯到1918年海參崴撤僑。
據《撤僑1918:北洋政府武裝護僑大撤退》記載,第壹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有大量的華僑。
靠近東北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大量留俄中國人選擇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定居。
1917俄國十月革命,戰火蔓延到海參崴。保護海參崴的華僑。當時政府派出軍艦“海容”號參與撤僑。
撤僑完美收官,海容號在1937的江陰保衛戰中以自身沈沒抵抗來勢洶洶的日軍,殘骸直到1959年4月才被打撈上來。
可見,在任何時候,中國都是把中國公民的生活作為首要任務。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中國撤僑越來越有“大國風範”!
所以不管妳在哪裏,只要妳是公國的公民,祖國袖手旁觀就會永遠站在妳這邊。當妳在海外遇到困難的時候,只要來到當地的駐華使館,就可以得到祖國的幫助。
這是中國公民身份的含金量,也是我們壹輩子都應該驕傲的身份。當其他國家的人民處於戰爭之中,飽受戰爭之苦的時候,是中國讓我們安居樂業。
當其他地方因為高額的醫療費用而飽受疾病折磨、焦慮不安的時候,是中國的醫保為我們承擔了大量的醫療費用。
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當其他國家對每天十幾萬例新冠肺炎已經習以為常的時候,是我們國家在發現壹個病例就高度重視,讓我們不必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恐慌。
這就是祖國所做的!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中國總是盡最大努力造福本國公民,保護他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