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布日期:2012-10-26
頒布單位:NPC常務委員會
中國衛生部部長諸宸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說明精神衛生法草案時指出,精神衛生不僅是壹個重大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也是壹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在我國,精神疾病居疾病總負擔首位,約占疾病總負擔的20%,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約16萬人。
為發展精神衛生事業,規範精神衛生服務,維護精神障礙患者的合法權益,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
立法思維:
壹是預防、治療和康復並重,減少精神障礙的發生,提高治療和康復水平。
二是通過規範診療活動,加大救助力度,保護精神障礙患者的合法權益和人格尊嚴。
第三,科學設置非自願住院醫療制度,明確條件,嚴格程序,努力與國際通行做法銜接,確保精神障礙患者不因貧困而得不到治療,確保尋釁滋事等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不因疏於管理而傷害自己或危害社會和他人,確保不需要住院的公民不因程序和制度缺失而被強制收治。
第四,合理分配各方責任,建立適合我國國情,政府、家庭、社會共同承擔的精神衛生工作機制;同時,應盡可能與現有法律制度相銜接,充分利用現有機制,降低制度實施成本。
文件內容(部分)
第壹章總則
第壹條為了發展精神衛生事業,規範精神衛生服務,保障精神障礙患者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維護和促進公民精神健康,防治精神疾病,促進精神疾病患者康復的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精神衛生工作應當遵循預防為主的原則,堅持預防、治療和康復相結合的原則。
第四條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格尊嚴和人身、財產安全不受侵犯。
精神障礙患者在教育、勞動、醫療以及國家和社會給予的物質幫助等方面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對姓名、肖像、住址、工作單位、病歷等可能推斷其身份的信息予以保密;但是,依法需要公開履職情況的除外。
第五條全社會應當尊重、理解和關愛精神障礙患者。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歧視、侮辱、虐待精神障礙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礙患者的人身自由。新聞報道、文藝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視或者侮辱精神障礙患者的內容。
第二章精神健康促進和精神障礙預防
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加強精神衛生促進和精神障礙預防工作,提高公眾精神衛生水平。
第十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創造有利於員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環境,關註員工的心理健康;對處於職業發展特定時期或從事特殊崗位工作的員工,應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六條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配備或者聘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輔導員,並可以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前教育機構應當開展符合幼兒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要學習和了解相關心理健康知識,關註學生心理健康,正確引導和激勵學生。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重視教師心理健康。
學校和教師應當與學生家長或者其他監護人、近親屬溝通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第二十壹條家庭成員應當相互關心,創造良好和諧的家庭環境,提高精神障礙預防意識;如發現家屬可能患有精神障礙,應及時幫助其就診,照顧其生活,做好護理管理。
第二十三條心理咨詢師應當提高職業素質,遵守職業規範,為公眾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
2.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
頒布時間:2015-06-18
頒布單位: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央綜治辦、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
3.關於加強精神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
發布日期:2016 12.30。
發布:國家衛生計生委等22部委聯合發布。
4 .關於印發《重性精神障礙管理和治療辦法》的通知。
(2018版)通知
發布日期:2018-06-08
發布單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重度精神障礙是指伴有嚴重精神疾病癥狀,導致患者社會適應等功能嚴重受損,無法充分認識自身健康狀況或客觀現實,或無法處理自身事務的精神障礙。
為加強重性精神障礙患者的發現、治療、管理和服務,促進其康復和回歸社會,充分發揮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精神衛生預防技術管理機構、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含精神病醫院和綜合醫院的精神科/心理科,下同)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重性精神障礙患者管理和治療中的作用,明確各自的職責、任務和工作流程,提高防治效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和《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的有關要求,制定本工作規範。
本規範的服務對象為精神分裂癥、分裂情感障礙、偏執型精神病、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精神障礙等六類嚴重精神障礙的確診患者。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第三十條第二款第二項條件,經診斷確診為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不限於上述六種疾病。
6.1人員
社會工作者、心理咨詢、康復專業人員和誌願者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為社區康復患者提供康復服務。
社交技能培訓。目的是提高患者主動與他人交流和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可以在社區康復機構或精神衛生醫療機構通過角色扮演等模擬訓練方式進行。包括打招呼、聊天、接電話、遵守約會時間、合理安排閑暇時間、處理生活沖突、學習如何面試等。
職業康復培訓。目的是提高患者的學習和工作能力,包括工作適應性訓練和職業技能訓練。住院病人主要接受工作適應性的訓練。居家患者應在康復機構進壹步開展模擬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有條件的地區可繼續在保護性和過渡性就業場所開展有針對性、有步驟的實踐培訓。
8.1公共衛生宣傳
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各種新媒體(廣播、電視、圖書、電影、動漫、公益廣告、網站、微信、微博、手機客戶端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宣傳活動。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和精神衛生相關政策,增進公眾對精神衛生和精神衛生服務的了解;宣傳心理健康和心理保健知識,提高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5 .《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
打印時間:2018 11.06 1.06。
制定部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10部委。
在這些重要文件發布前後,也召開了多次重要會議,推動這些文件的發布和實施:
2006年6月5438+10月11中國* * *產黨十六屆六中全會。
註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完善心理咨詢網絡,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2012 11.8黨的十八大報告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註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2015 11.3
在十三五規劃的全文中,有兩處提到心理服務:
(五)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加強社會治理基礎制度建設,需要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引導機制和危機幹預機制。
(七)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加強精神衛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