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有什麽區別和聯系?

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有什麽區別和聯系?

1.黨內法規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指南。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障。在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偉大征程中,黨始終發揮著基礎性、全局性領導作用,發揮著協調各方、引領依法治國正確政治方向的領導核心作用。黨內法規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指南。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都是國家治理體系規則的壹部分。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對制度的薄弱環節進行廢改立釋,提高制度的約束力和執行力,真正用制度管事管人,讓制度成為規範秩序的利器。

2.黨內法規是國家法制建設的重要保障。從黨組織的主體來看,沒有黨內法規很難保證國家法律。我們黨是壹個擁有8600多萬黨員和43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的大黨,形成了中國的社會結構,包括各行各業的眾多精英,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掌握著國家政權的核心權力,黨自身的法治意識和進程直接決定著國家的法治意識和進程。從黨組織自身的要求來看,黨內法規是國家法律的重要保障。黨員,尤其是黨員中的領導幹部,作為執政黨的普通成員和普通公民,壹言壹行都具有示範效應。面對反腐新常態,如何充分發揮黨內法規制度的引導和保障作用,把黨的法治理念和價值烙印到全體黨員幹部的頭腦中,以8600多萬個人的法治意識推動全社會法治意識的覺醒,值得深思。

3.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是壹種共生關系。從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現實來看,無論是黨內法規還是國家法律,都是“法治中國”的防線之壹。“法治中國”的四道防線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府制定的國家法律和行為準則;政府機構制定的各種公共政策;以法律為中心和以法院為中心的司法機構。而且在現實中,黨的依法執政、政府的依法行政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是實現社會公正的主渠道。從“法治中國”的實踐來看,我們更應該重視黨內法規。三十年來,我們過分強調立法和司法制度,而忽視了黨的方針政策和黨內法規。這樣壹來,就很容易把黨的領導和黨內法規放到法治的對立面。“八項規定”出來後,司法不獨立,法律不增加,但整個社會的法律秩序和公序良俗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現代法律的角度看,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都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規則。現代法的範疇不僅包括國家法,還包括社會法和國際法,不僅包括硬法,還包括軟法。“黨內法規”顯然屬於社會法和軟法。隨著市民社會的日益壯大,國家法和硬法的比重開始逐漸減少,社會法和軟法的比重開始增加。從“法律多元主義”的角度來看,除了國家法律之外,還應該包括黨紀、宗教紀律、公共道德、倫理標準、社會習俗等更廣泛的多元化規則。

4.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之間存在互補關系。從“黨內法規”的特征來看,黨內法規具有國家法律因素。黨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行使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等國家權力。國家的領導和公共權力的行使必須依法進行。這裏的“法”不僅包括國家法律,還包括黨內法規。黨內法規要規範黨內事務,但黨內事務的調整必然影響和涉及國家事務。從這個角度看,黨內法規既有國法的因素,也有硬法的因素。從國家法律精神的轉變來看,黨內法規具有國家法律試驗田的功能。黨可以把黨章的理念和準則納入憲法,把執政理念內化為國家法律的精神,通過自身的制度化、規範化建設,完善黨領導國家法治的體制機制,從而始終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正確方向。從法律與道德的關系來看,黨內法規具有國家法律不可比擬的優勢。在國家法律難以介入的道德行為領域,黨內法規可以發揮行為準則的特殊作用。

  • 上一篇:防疫論文集(4篇精選文章)
  • 下一篇:河南測繪職業學院2018單獨招生章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