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角度,會計信認
利率的標準可能不同。人們對會計信息的質量有很多疑問。
爭議,不同國家的會計準則對質量特征有不同的規定。
壹、會計信息特征的內涵
會計信息質量是企業為了實現會計目標,在會計工作中應該做到的。
信息生成和披露的定性規定。它包括會計信息。
生成質量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而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是
會計信息應達到或滿足的基本質量要求是使財務
報表提供的對用戶有用的會計信息屬性是選擇。
或者評價替代的會計準則、程序和方法,是財務
報告目標的具體化。
二,國外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研究
1.早期美國研究
美國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研究較早,美國註冊協會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會計研究所成立於19165438和1 9 6 2年。
分別發表會計研究論文第1號和會計研究論文。
第三套,涉及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討論。
美國會計協會(A A A)出版基礎會計1 9 6 6。
理論規格(A T A T E M E N T O F B A S I C O U N T I N T I G T H E O R Y)
給出評價會計信息的四個標準:相關性、可驗證性和脫離性。
並且可以量化。這是第壹次明確提出會計信息質量標準。
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PP B)於1 9 7 0年發布{APP B
S t at e m e n t n o.4》提出了七個財務會計目標(A P B會會計信。
將信息質量的特征作為會計目標的內容進行研究。
解決方案、可核查性、公正性、及時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Trubrod成員由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資助
1,973,1年6月發表了壹篇題為《財務報表的目的》的研究。
報告提出了七個概念作為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相關性
性別、重要性、可靠性、公正性、可比性、壹致性和可理解性
做愛。這份報告對後來的會計信息質量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深遠的影響。
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 A S B)於1 9 8 0年5月發布。
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2號(S F AC N O.2 Bu Yi《會計信息質量》
數量(標準)的特征提出了以“決策有用性”為核心的會計。
信息質量分級體系認為,會計信息的最高質量是決策。
可用性,而相關性和可靠性是主要的質量特性,相對來說是次要的。
質量特性是可比性,質量特性是用戶可理解性。
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財務報告特別委員會
1 9 9 4年出版了壹份名為《改善企業報告——面向用戶》的報紙。
報告,在評價財務信息質量標準時,強調相關性、可靠性和
可比性。
2.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研究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1 AS C)於1 9 8 9年7月發布。
在編制和提供財務報表的框架內,人們認為高質量的會議
會計信息必須滿足四個質量特征,即可理解性和相關性。
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認為關聯包括預測和確認。
功能和重要性,可靠性包括真實表達,實質重於形式,中立。
獨立、謹慎和正直等。除了這四個主要素質之外,還提到
給出可靠和相關信息的兩個約束條件:及時性和效率。
大於成本。
3.早期英國研究
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在20世紀90年代相繼發布。
概念結構——原理公告,將信息質量分為三部分:f 1)和
內容相關的質量。主要是相關可靠。相關性包括前期。
測量值和確認值,可靠性包括真實表達、實質性和中性。
性、謹慎、正直;(2)與陳述相關的質量。被分成
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其中可比性包括壹致性和披露,並且可以
理解包括總結分類和用戶能力需求;(3)信息質量
數量的限制。具體內容包括質量標準、及時性和巨大效益的平衡。
在成本等方面。此外,質量作為先決條件也很重要
英國對財務報表信息的傳統要求--真實和公允。
三,我國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
我國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研究相當充分,如1 9 9 2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2 0 0 0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
布的《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了會計核算的壹般原則,其中
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主要包括:真實性。
反映、相關性、壹致性、可比性、及時性、清晰性、謹慎性、結尾
完整和實質比形式原則更重要。
中國財政部2 0 0 6年2月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
基本準則的第二章明確提出了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
包括:可靠性原則(真實反映、真實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相關性
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
重要性原則、謹慎性原則和及時性原則。
近年來,理論界相繼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進行了研究。
尤其是對真實性、相關性和可靠性的研究,受到了許多學者的關註。
人們對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吳連生認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系統由約束(收入
易>成本)、基本質量特性、全面質量特性、關鍵質量特性
(可靠性、充分性、相關性和可比性)及其次級質量特性等。
零件組成。
於海榮正在比較中國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
在比較分析了美國證監會和美國證監會提出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後,
認為應建立我國財務會計的概念框架,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特征應納入財務會計的概念框架,同時會計應更加清晰。
目的,建立多層次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
萬曉文在《中外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比較》中提出:
建立中國財務會計的概念框架,以取代企業會計準則;
同時,建立具有內在聯系的多層次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主要的質量特性包括可理解性和可靠性。
性、相關性、可比性等。,次要特征是及時性和完整性等。
成本和收益的平衡、謹慎和重要性被列為普遍的限制因素(或約束)。
同時,對會計信息的這些特征進行了重新定義,明確了它們之間的層次關系和內在聯系。
四。啟示與展望
如今,在壹系列會計舞弊案件之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
然後委員會(F A S B)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 a s c)對會計信件感興趣。
信息質量特征的要求逐步加強,建立了分級核算。
信息質量特征的邏輯框架。中國學者對這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多。
利益增加,研究模式是通過西方國家的研究成果。
借鑒並提出自己的看法。筆者認為,我國會計信息質量
數量特征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l強化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可操作性
在中國,盡管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和會計方法的選擇
但是,由於缺乏選擇會計程序和方法的具體標準,
使其可操作性較差,因此現行的會計程序也應盡快出臺。
制定符合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政策是可行的。
2.完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
我國應從宏觀層面,即財務會計的“概念框架”上建立
完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明確相關性和
重要性,幫助使用者理解財務報告,並據此做出正確的判斷。
時的分析判斷和正確的經濟決策。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應該是
當它成為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壹個組成部分時,很明顯它是在財務會議上
在會計概念框架中的地位,以及財務報告目標和財務報表要素
之間的關系。
3.建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系統的邏輯結構。
我國許多質量特性之間缺乏明確的主次邏輯關系。
經過具體分析,可以認為是客觀性、相關性、可比性、壹致性和清晰性。
清晰和實質重於形式是對會計信息的要求。這些應該是
雖然內容全面,但由於內部邏輯關系混亂。壹個
級數的項並列列出,各部分互不關聯,相互孤立。
站著,未能形成完整的邏輯框架。因此,應考慮建立壹個
根據我國實際情況確定的會計信息的最高質量特征,
作為次要質量特性或內涵限制和約束條件的其他相關因素。
應適應與國際社會接軌的國際趨勢。